三歲小孩叛逆期表現的是什么?
當孩子一歲左右開始進入叛逆期,我們不得不將它稱作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常常被父母形容為“可怕的兩歲”。
幼兒叛逆期是“可怕的兩歲”,這種“可怕的兩歲”實際上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早期,標志著爸媽在這個階段應該了解和接受孩子的“不”。
下面是一位兩歲寶寶的媽媽的經驗分享,看看她對兩歲寶寶的感受如何。
最近我一進超市,孩子就開始坐在地上開始哭,一開始我還沒在意,覺得孩子在撒潑。
直到有一天,我在店里聽見一個小女孩大聲的哭,她媽媽也在笑著說話,但是她媽媽在低頭看手機,絲毫沒有在聽,孩子哭鬧了一會,見媽媽沒反應過來,她就把媽媽拉到一邊去了,媽媽拿起手機看了一會兒,孩子不再哭鬧了,安靜了下來。
可是她還是不吃飯,一直在看手機,餐廳的人都說她這孩子真是個讓人嫌棄的孩子。
小女孩看起來像只小老鼠,她媽媽就是一直在看手機,對孩子也是這種態度。
所以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對于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么做。
對于孩子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家長會選擇放任不管,不管孩子的事情。
可是現在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時候家長如果沒有采取措施的話,不僅容易導致孩子變成現在這樣的現象,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的情況越來越糟。
03、家長該怎么辦?
1、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身上的很多習慣其實都是父母后天培養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舉止都是三觀正的,那么孩子在這些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就會越來越優秀。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2、有耐心
很多時候孩子會遇到困難,害怕的一件事情,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耐心去幫助孩子去解決,因為只要孩子一不高興,家長就會批評孩子。
如果家長在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就耐心的安撫,那么孩子慢慢的就會變得非常的膽怯,也不愿意嘗試和父母相處,性格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懂得耐心的去安撫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陰影之中,他們只會越來越不自信。
3、有自信
自卑的孩子,往往都有一個非常強勢的父母,在生活中會習慣性的去否定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想著去否定孩子,這樣的想法對于孩子來說,其實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所以家長應該有更好的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自信,因為孩子在沒有自信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覺得自己很差,他們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自卑,對于家長的話,他們也是不會聽進去的。
所以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想要激發孩子的自信心的話,就一定要懂得去鼓勵他們,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好,那么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好。
2. 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
有的時候,孩子的天性其實是喜歡玩兒的,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懂得放手的話,那么他們在以后的生活當中,也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就會被父母責罵,那么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會選擇“自暴自棄”,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出一定的努力,
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
3. 尊重孩子的隱私
雖然孩子的性格不一樣,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還是應該尊重孩子的隱私,
當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候,如果家長不能夠尊重孩子的隱私,那么這個孩子也會漸漸的不想與家長溝通。
因此在這個時候家長不妨選擇尊重孩子的隱私,
給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信任感,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
寫在最后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思想逐漸變得成熟,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畢竟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夠因為家長的壓迫就將孩子當作私有物品,因此家長需要和孩子建立溝通的橋梁,做到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家長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一、尊重孩子
首先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對孩子的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讓孩子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個正確的引導。
二、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
當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的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并且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的愛,當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也會感受到家長的愛。
三、家長要利用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都是充滿興趣愛好的,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學習之余之余幫他們放松心情,比如孩子喜歡踢足球,那么可以和孩子約定踢球的時間,時間,比如說晚上10點是作業完成后,那么第二天就可以適當的減少作業量,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考試之后有一段時間的休息,讓孩子可以通過這種放松的方式來促進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