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頂嘴不聽話怎么辦?
李玫瑾教授
免費領李玫瑾育兒課程全集(52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李玫瑾教授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
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目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專家。
李玫瑾教授幾十年的犯罪心理根源是源于她幼年時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特別指出,12歲以前孩子的心理問題,還是要靠父母養育的。
李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網絡上得到了極大的證實。李教授就是這樣發現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要有層次、有深度。
通俗易懂的一句話就是,孩子12歲之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100%,而13歲之后,可能超過了80%。
我想這里面的關鍵是,12歲之前,父母的影響,尤其重要。
因為12歲之前,父母的影響力比10歲之前大得多,12歲之后,父母的影響力逐漸減少,而到了12歲之后,父母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到了20歲,幾乎就是50%。
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為什么我們小時候,多么地依賴父母,等到了青春期,卻要用青春期的事情來回報父母呢?
事實上,青春期,孩子做主的能力遠比我們想象中強,他們可以決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決定自己的事情。
比如,飯桌上的分享,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他表達能力的機會。
有一次,我和老爸一起去他家串門,我發現老爸特別喜歡用聊天的語氣跟我聊天。
有時候,他費盡心思想跟我說說自己今天在學校里發生的事情,但我總是敷衍了事,甚至連話都不談。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他真的不喜歡我這種無趣的聊天方式。
再后來,就成了我的同事,跟他聊天,他才知道原來他的爸媽真的很忙,他們覺得很委屈,有時還要跟他們頂嘴。
久而久之,他不想跟爸媽說話了,有時候還得自己“打一頓”才能把他們收拾收拾一頓。
他只能把自己的苦悶藏起來,跟他們吐露心聲,把自己的不快、心事等說出來,悶在心里,悶在心里,郁悶。
所以,他覺得自己活得很辛苦。
在他的表哥的介紹下,我來到了他的工作室。
就這樣,一個五歲的孩子就讓我第一次接觸了“三觀”。
在那里,我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接觸,我發現他并不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相反,他非常熱愛工作。
有時候,我向他提問,他也會不厭其煩地回答我,比如我問他“哪個叔叔姓什么”,他就會把“叔叔是誰”這樣問出來,這樣我很自豪,也幫助了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認知。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不同的人面對挫折的能力不同,遇到的困難也是不同的。
只有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孩子才能更自信,并且可以擁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如果孩子的情況和他的想法不同,父母就會對孩子的想法進行干涉,認為孩子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忽略了孩子的意見。
其實,這樣的父母更多的時候就是在要求孩子,你應該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而應該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如果孩子不聽話,就要接受我的看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
父母(父母)可以提出一些“比較難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想辦法解決。
比如:孩子雖然不愿意去上學,但是還是主動要求去上學,這就是不想去上學,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和孩子溝通:
1、首先,你覺得你可以不上學,但是要尊重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我支持你的想法,但是要告訴孩子,我支持你去上學,因為有一天,你一定會考慮清楚,你要獨立去面對這個問題。如果你不愿意去面對,就不要找學校,也不要找老師,你要明白自己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這是獨立的一個認知,所以,如果你不愿意去面對這個問題,那你去學校也沒有人可以幫助你,那就不要選擇逃避,而是要勇敢的面對它,去克服困難。
2、孩子,面對校園霸凌,不要忍讓,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以免再被別人欺負。
家長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人。如果學校中出現的霸凌事件很嚴重,我們能怎么辦?最好是及時向老師報告,因為一旦被霸凌事件發生,會給老師或父母帶來很大的困擾,而且會讓父母非常擔心。如果在學校中發生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共同解決問題,及時的和老師溝通交流,這樣一旦霸凌發生,自己也會比較好的應對。
3、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家長可以跟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同時也可以針對孩子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