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一、小學生情緒問題
1、自我意識和自制能力差
(1)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在身心成長發育過程中,生理發育的不平衡和心智的不穩定性、情感的發展障礙、適應不良和同伴之間的矛盾等。這也是學習問題的主要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學生在心理上也開始有了獨立和依賴的心理,學生往往有自己的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要有目標和計劃,有責任感,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堅強和抗壓能力。如果中學生自我意識過于強烈,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總想著自己“長大”,出現這種“長大”的愿望,往往是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2)初中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叛逆是不可避免的,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和適應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引導,讓孩子對自己的情感有更好的認識。家長也應該認識到,隨著孩子的長大,他的情感需要會越來越少,但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甚至會持續性的出現。
(3)初中的孩子,心理也慢慢發生變化。孩子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表,開始對異性感興趣,不再僅僅是在乎自己的外貌和打扮,而是更關注自己的精神需求。他們會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表變化,喜歡品味自己的內涵,在意打扮,這是很自然的。父母應該正視并給予引導,讓孩子自己審美的真正價值。
(4)高中孩子如果學習上出現問題,需要家長及時幫助。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出現了考試焦慮,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高考過后,考生會產生很大的焦慮,這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沒有出現問題,或者成績不理想,家長能夠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當孩子出現焦慮的時候,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一旦有了自信心,就能夠接受考試的結果。
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并幫助孩子做好規劃,讓孩子能夠把自己的時間過得更加的充實。
同時也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不要過度在意成績,避免過于在意考的好壞。
(5)做好孩子健康心理的引導,幫助孩子改善學習態度
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學習,什么是為將來?學習有哪些好處?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引導孩子分析學習的方法,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更好的學習態度,有利于孩子對于學習的態度,也能夠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的長處,更好的去學習。
只有家長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才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孩子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6)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家長不要過于在意
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要建立在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上,學習成績也要關注起來。
比如孩子平時的學習習慣,家長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作業,因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不斷地重復才能形成最終的效果。
家長們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在這個過程中增加孩子的焦慮,當他出現焦慮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及時溝通,了解孩子出現焦慮的原因,幫孩子解決,這樣就能夠讓孩子不焦慮,也能夠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