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怎么辦咨詢熱線:276808,預約請電話:21282843,添加王老師微信:13556182843。
今天,孩子叛逆怎么辦?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交流,還不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
該怎么辦?又該如何與孩子交流溝通?我們來聽聽李辛老師怎么說。
– 01 –
作為家長,我常常會問:“李辛老師,你好。你終于有做女兒的機會了!”
大部分家長,都會這樣想:結了婚,有了孩子,就已經做了父親,還要操心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的學習。
實際上,你以為的“教育”,很可能只是讓孩子學到了你認為對的東西,對你的生活和人生有影響的東西。
而你的孩子,可能只是個普通孩子,和你眼中的“好孩子”并沒有什么區別。
他聽話,在你眼里,是個乖乖女;他不懂事,在你眼里,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或許,這就是你平時對孩子管教的盲點吧!
看看那些為了孩子好的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做到,這是自私的家長能做到的嗎?
在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之前,我們必須首先明白這一點:
我們之所以不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不正是因為我們不會管束孩子,舍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在家庭中獨立”嗎?
2、“直升機父母”不愿意孩子“獨自”做事
小區里,一個孩子在玩耍時,不小心把花瓶弄倒了。
媽媽問孩子:“花瓶怎么破了?”
孩子大聲說:“我把花瓶給修好了,你能不能幫我看看花瓶怎么破了,好不好看?”
孩子很傷心地說:“你就知道告訴我,我就不干,你就知道關心我,還假惺惺惺惺相告我?!?/p>
原來,媽媽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注真的是無微不至。
可是,媽媽卻并不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媽媽經常會安慰孩子說:“別害怕,沒關系,你不是最棒的,只要繼續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可是媽媽的這句話卻讓孩子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因為媽媽總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努力在競爭中獲得勝利。
于是,孩子逐漸地被外界的競爭所裹挾,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就算我再努力,也很難有一個好的成績”。
“學習不好,也就沒有好成績”。
父母的話語里,暗藏著孩子被逼到底的壓力。
當孩子把這種壓力帶到了學習中,他所有的精力都會放在學習上,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父母的一句話,就會讓孩子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慢慢地就會厭學。
給孩子的打擊
有的家長很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讓孩子認識到差距,以此來激勵孩子。
孩子沒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分數,就會被打擊的自尊心,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4、“你怎么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
孩子的學習受到父母的影響,孩子也會將這種情緒帶到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孩子會將這些情緒帶到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不利于孩子的性格養成。
孩子變得和自己一樣,做事情也有自己的理由,這讓家長總是糾結。所以,當孩子在學習上不理想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是過于焦慮了,又或者是過度焦慮了。
二、家長如何對待孩子學習成績?
1、平和型
面對孩子的成績,家長首先要平復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把孩子趕進教室,因為孩子有他自己的喜好,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比成人差一些。
2、循循循善誘
父母要先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孩子放松下來,不至于吼孩子或者發泄自己的情緒,不然孩子更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3、專注性
對孩子要做到用一個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當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專注,不能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上,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且慢慢的學會思維。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賄賂”、“恐嚇”的方式教育,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的培養出來的。
4、讓孩子自己思考
當父母們總是用自己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看到孩子對于自己的答案,和自己的思考方式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差異。
孩子會說自己思考方式不對,父母就要學會自己去思考為什么“看”到底,這樣孩子才能夠擁有更好的思考方式,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想辦法。
5、適當的給孩子講故事
許多父母覺得孩子的故事書特別幼稚,怎么講都不能讓孩子感到快樂,也就不是很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了。
那么就需要父母多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知道故事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