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抑郁癥怎么辦,不想去學校(孩子患上抑郁癥怎么辦)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抑郁癥是抑郁障礙的一種典型情況,患者通常會表現出情緒反常。
癥狀表現:
少言寡語、不愿與人交往,學習和工作時感到力不從心、興趣減退等。其中,女性患者會因為生活中的小事產生偏執情緒而悲傷哭泣,男性患者則表現為自我封閉、莫名煩躁、情緒沖動。
年齡較小的患者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軀體癥狀,如頭疼頭暈、胸悶、呼吸困難、喉嚨堵塞等;也有患者因為潛意識層面的問題而出現生理障礙,如一到學校或者工作單位就表現出頭痛頭暈、心慌氣短、腹痛、肢體無力等癥狀,而離開這些環境后,身體立刻恢復正常。
有的患者會產生病理性的逃避和退縮,如無理由休學或者辭職,放棄了學業和工作后,內心又感到焦慮;最危險的重度抑郁患者則會出現自殺的想法或者行為。
那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溝通
患者由于得不到理解,缺乏關愛,缺乏溝通等導致病情加重或久治不愈,患者常常無精打采,缺乏活力。患者此時記憶力,精力下降,無法快速跟上別人思維。
要注意這幾點:
1.聊些患者感興趣話題在談話中暗示他們世界的美好方面 讓他們對世界充滿信心,不能說消極看法,刺激他們神經;
2.慢慢的說話,此時患者思維能力下降,無法及時跟上別人思維;
3.耐心與患者說話,不能語速過快,患者思維跟不上;
4.不能使他們情緒激動 產生極端想法。
環境
1.光線要足夠明亮,人長期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就會產生較多的負面情緒,心態也會變得消極。一個明亮的環境能使人心境開闊,情緒和心態也會更積極;
2.室內空氣的流通,可以帶走積累的負面因素;
3.裝修的色調宜柔和,特別是墻壁的顏色。米色是更好的選擇,不會過于溫暖而讓人急躁,又不會過于冷,讓人情緒壓抑,可以適當加上一些活潑的裝飾元素;
4.經常邀請朋友聚會,歡樂的氛圍能把負面的氣沖散;
5.擺放一些花草、養寵物等,它們能增加家中的生氣,它們能讓人有精神支柱。
飲食
1.抑郁癥患者宜高蛋白、高纖維、高熱能飲食為主,并注意服食潤腸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暢;
2.補充足量的水分,維持臟腑的正常需要,潤滑腸道,利二便,促進體內有害物質的排泄;
3.宜咖啡、蘿卜、花茶、橘子和橘子皮這類能疏肝理氣的食物。
睡眠
入睡困難是抑郁癥常見的伴隨癥狀,抑郁癥患者如果出現失眠的情況,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1.每晚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或泡腳,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質量;
2.可以在白天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利于夜間睡眠,通常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熬夜;
3.平時可以學會與家人朋友多交流,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以減輕自己的心里負擔和精神壓力;
4.睡前盡量保持臥室安靜,干凈,避免光線刺激和噪音干擾,形成一個睡眠的環境;
5.睡前不要喝濃茶,喝咖啡等影響睡眠的飲料。
運動
定時的運動可以給人自信和自主把控的感覺,有利于消除自卑孤獨感。
1.跑步:跑步是一項全身運動,適合抑郁時鍛煉,意志力得到鍛煉,能改善患者不想動、只想躺著的癥狀;
2.跳繩:跳繩也是一項全身的運動項目,自己在家就可以做;
3.游泳:游泳是一項容易消耗卡路里的運動,對抑郁心情也有好處;
4.登山:最主要的應該是帶患者去看美景,看完風景以后還進行了鍛煉;
5.健身操:一份強度適中的健身操,四肢都被活動起來;
6.開合跳:開合跳是比較簡單容易上手的運動,適合抑郁心情者鍛煉;
7.快走:相比其他運動會輕松一些,雖然強度不如跑步,但是動了總比沒動好。
治療
抑郁癥根據嚴重程度分級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癥。
如果患的是輕度抑郁癥,建議以心理治療為主,治療的方法有: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等等,治療效果比較有效。
中度和重度抑郁癥患者,臨床的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為輔助,以抗抑郁藥為主。在服藥期間要按時按量遵醫囑服用,抑郁藥的起效時間大約都在兩周左右,因此如果前期藥物效果不佳,應該堅持服藥一段時間以后再評估抑郁癥的療效。
引導
1.認識及承認抑郁癥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疾病,需理解、支持、鼓勵患者積極治療;
2.患者應避免自行減藥或停藥,需妥善保管治療藥物,避免吃錯、漏服、過量服藥自殺等;
3.識別自殺風險。如發現患者有自殺跡象,應引起高度警惕,及時帶患者至醫院就診,做正規干預;
4.家屬需避免批評、指責患者。應提供正確的治療措施,讓患者及時得到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