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行為方向)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本身會有諸多變化,這些變化包括心理上,身體上、情緒上、行為上等等一些突然轉變的變化。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可能今天還開開心心,明天就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可能今天還喜歡這個玩具,明天就喜歡了另一個玩具。可能今天還乖巧懂事,明天就變得叛逆任性。

我們在面對孩子這些諸多變化時,可能并不會在意,認為孩子也許只是在鬧情緒明天就好了,甚至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這些變化是在無理取鬧,還會呵斥孩子。
可是當孩子真正因為某些事情,轉變成另外一個“他”時,父母這才發現,為什么當初不及時開導孩子,導致孩子現在出現這些情況。
孩子在成長中出現變化是正常的,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他都會隨著年齡逐漸改變,但這個正常的變化應該是良性逐漸的發展,而不是突然之間的轉變。
這很容易會讓孩子走進一個誤區,這時如果沒有父母引導,幫助孩子走出誤區,很容易會對他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那么,我們面對孩子的變化,應該怎樣幫助他呢?又怎樣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尋找到孩子變化的根源呢?
學校的學習生活原因
大部分孩子在上中學以前,都不能夠很好的認清自己,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也不能夠很好的分析自己。
這就導致當他遇到一些困難與挫折時,就會懷疑自己不相信自己,從而突然之間變得心事叢叢沉默寡言,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最后成績得不到進步,從而變得更加懷疑自己。
另外,孩子在學校還有很多原因,會導致他情緒上突然轉變。
比如,孩子與同學之間出現摩擦或者出現問題、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教訓、一時的成績不理想、早戀等等。
家庭生活的因素
孩子在情感上很敏感,他很容易就能夠感知出父母對自己情感上的變化,如果父母因為一些事情,導致疏忽對孩子的關照,就很容易會引起孩子心理上的變化。
比如,因為工作繁忙最近一段時間沒有陪伴孩子,父母之間吵架、冷戰、離婚,父母打罵、責罰孩子、說一些傷孩子的話等等。
以上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自己失去了安全感,從而突然之間轉變自己的性格與行為。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行為有異常后,可以首先思考自身,是不是最近疏于對孩子的關心,是不是因為家庭原因導致孩子出現的異常,這樣就能夠對癥下藥,幫助孩子走出心理誤區。
孩子身體上的原因
由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體也隨著發育,生理上會有較大的改變,如果孩子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回事,就會產生擔心,害怕的心理,認為自己是不是與其他人不同,是不是生病了。
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于沒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家庭中,孩子不明白自己身體的一些變化,導致在學習的同時,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最后變得行為異常。
甚至有一些孩子,還會因為身體的變化,認為自己“不正常”,從而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
所以,父母有必要從小給孩子講述一些關于“性教育”之類的知識,讓孩子對自己或者對未來的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如果孩子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突然轉變自己的行為,父母應該放下心中的包袱,讓孩子知道他應該知道的一些常識。
另外,當發現孩子出現行為轉變后,我們父母先要冷靜處理,而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多與孩子勤溝通,在與他溝通的過程中,你能發現你想要的結果。
然后父母再根據發現的問題根源,對孩子進行解答處理,并開導孩子,把他引出誤區,讓孩子能夠解開自己的心結。
但我們切忌,千萬不可在發現孩子的異常后,對他不管不顧,或者認為他是在無理取鬧,這只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心理壓力,讓他心理積壓過多的自我負面情緒,對自己的身心造成傷害。
大家好,我是奶媽說成長,多次獲得青云計劃獎勵,并且專注于0-15歲孩子成長方面的諸多困擾、難題,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可以關注我,或者留言,我看到會為您解答,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