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后感(閱讀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機械體到生物體,由簡單體系到復雜體系,由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出了一個生命體是迭代生長的,用簡單體系的手段對待一個生命體,必然違背生命體生長的規律,必然導致孩子叛逆。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生活中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孩子,如何才能培養出優秀全面發展的孩子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書,《遇見孩子 遇見更好的自己》幫你解決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問題,并讓父母也成為一名優秀的父母。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避免在家庭教育中陷入誤區的親子類教育書籍,它教會父母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從而培養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優秀的孩子。
01
本書由以下三位作者合著而成:賽西·高夫,教育學博士、心理輔導師、“明日之星”輔導中心青少年咨詢部主任。戴維·托馬斯,社會學博士、長期為《家長生活》雜志撰稿,多次受電視臺和電臺邀請擔任嘉賓,現任職于“明日之星”輔導中心,負責“男性及男孩”咨詢部工作。梅麗莎·切瓦特桑,教育學博士、“明日之星”輔導中心創始人及執行主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總是感覺自己家孩子不夠優秀,一心想要改變孩子,而不是和孩子共同成長。時間久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他們容易出現逆反心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本書作者賽西·高夫提出這樣的問題:好多家庭都會出現父母只要求孩子改變,卻不從自身找原因,出現孩子特別反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因為父母一心想要改變孩子,但是意識不到他們自己的教育方式本身可能存在問題,本書作者賽西·高夫也指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想要解決子女的問題,首先需要先解決父母本身的問題,要和孩子共同成長,而不是只要求孩子自己改變。
例如:希拉里·克林頓曾對女兒說:“我第一次做你母親,你第一次做我女兒,讓我們彼此關愛,共同成長?!?/strong>
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每一位父母也一心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卻又常常那么手足無措。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培養出性格開朗、全面發展的孩子。父母培養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培養積極向上的孩子也需要用對方法。
其實,想要解決孩子的上述問題,父母需要先解決自身的問題,想要改變子女,父母需要先從自身改變。
02
本書中的三位作者:賽西·高夫博士、戴維·托馬斯,博士和梅麗莎·切瓦特桑,博士,他們都是從事心理學的教育專家,也是美國有名的家庭咨詢師。他們將引導你做一個智慧型的父母,比如父母因為害怕教育孩子,不敢讓孩子獨自成長,而不是只讓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保護下,這樣情況下的孩子沒有辦法更快速成長起來。父母應該面對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問題出現再去補救。這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機率也就隨之變高了。
好,那么我們接下來說一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吧。我們將從三個部分來為大家講解,第一部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會遇到的問題;第三部分:父母如何避免教育誤區,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說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了語言或者身體上的家庭暴力、生活或者是情感上受到忽視,又或許是生過大病、經歷過某種打擊,會導致心理或身體留下創傷,影響性格發展或者心理健康從而導致性格畸形、智力發展受損、心理病等等問題。
比如:小時候遭受家暴的孩子,成為父母后也會在教育自己孩子時傾向于使用暴力等等??梢?,童年時期,不良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在他成年以后表現出來。
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因為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性格等等。
比如:父母性格孤僻、內向、不愛講話,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可能會變得不愛與人交往,不愛溝通等等。反之,父母性格比較開朗,孩子成年后性格也會變得很開朗。所以說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必須掌握正確教育的方式,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說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接著,我們再來說說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
其實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特別多,比如說:孩子有了負面情緒怎么辦?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怎么辦?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怎么辦?下面,我們選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兩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具體來說一下。
第一、孩子在成長中出現負面情緒怎么辦?
相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孩子有負面情緒的問題,比如孩子犯了錯,父母只是說了一句孩子便大哭大鬧,父母怎么勸孩子都不管用,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其實不管孩子還是父母,每個人能都會有不良情緒,而且不良情緒時間久了也會導致孩子脾氣變得暴躁、不理智、孤僻等等后果。
第二、父母說的話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你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自己和孩子說了半天,可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但是老師只說了一句話,孩子便會接納,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其實,父母應該多聽聽孩的想法,因為給別人提建議,要比接納別人的建議簡單得多。長時間不接納別人的建議會使人變得沒有進步,不成長,只堅持自己的立場,讓別人覺得不容易相處等等后果。
最后來看第三部分:父母該如何避免教育誤區,并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03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往往容易走入一些教育誤區,從而導致自己在教育中出現問題,并且手足無措,那么應該如何避免教育誤區并培養出積極向上的孩子。我們可以參考以下三種方法來避免教育誤區。
第一種方法: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簽。
不要給孩子胡亂貼標簽,或者對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諷刺挖苦,身為父母我們對孩子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要擲地有聲。如父母知道自己比較內向,不愛和別人打招呼,父母便說自己的孩子很不懂禮貌,連個招呼都不打。長此以往孩子便會變得自卑,平時不愛出門,喜歡躲著別人不理。其實父母不應該給孩子貼標簽,內向孩子也有自己的潛在優勢。不要讓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從而否認自己。
第二種方法:不要總是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對比。
生活中,好多父母喜歡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做對比。比如父母總喜歡說:”別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你怎么這么差勁?!边@種做法容易讓孩子感覺自卑,感覺到自己樣樣不行。而有些聰明的父母會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出優點,從而激勵他,讓孩子越來越積極向上,越來越優秀。
事實上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每一個人身上的潛能都是無限的,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并激發,這樣才能讓孩子遇見那個優秀的未知的自己。
第三種方法:父母要學會低頭,學會給孩子道歉。
好多父母會認為孩子犯了錯,就應該責怪孩子。其實這樣是不對的,父母要學會在自己錯怪孩子或者是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感受到愛。每個人,每個孩子都不能保證不犯錯,如果孩子犯了錯,不要急于指正,而是要跟孩子說這樣做的后果,因為沒有一種錯誤是不可原諒的。
好了,本書的內容已經介紹完了,再來回顧一下。
首先,我們學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好的家庭教育會對孩子健康成長有著不良的影響。
其次,我們講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會遇見哪些問題,如何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讓孩子接納父母的看法。
最后,我們將了父母如何避免教育誤區,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可以參考以上三種方法:第一、不要給孩子負面評價,亂貼標簽;第二、不要總是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做對比;第三、父母要學會低頭,學會給孩子道歉。
作者總結:
把孩子當做一個個體,讓他的內在產生動力,讓他愛自己、愛這個社會,讓他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遇到挫折能夠自己解決,這才是正常的發展,然后父母們才能有時間充實自己,讓自己活的更好,這又回到了金惟純先生的“當你活好了,你的孩子喜歡你,愿意跟你在一起,也希望成為你的樣子”,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有了這樣良性發展后,即使有時候父母的管教行為錯了,這個孩子也可以長得很好,因為孩子是有生命力的,并且生命力是無比強大的、富有彈性的。
所以,即使有些事情看起來做得不對,但背后可能有對的動機,這才是我們為人父母應該發掘的。對抗我們的原始本能的有效方法:不要整天看到孩子任何事都往壞的方向想。因為,好的教育,是陪孩子成長,不是盯著孩子成長,好的教育更是我們自己要成長。
呼吁所有的父母們:改變教育思路,發掘亮點,努力把我們的孩子培養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境界,讓生命體迭代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