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幸福的人、成功的人、健康的人、會生活的人……
要抓好"培養人"這個根本,就要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教育必須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說具體了,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
今天,我們正在從事著培養人的事業,在培養人的過程中,家庭始終是第一環境,家長始終是第一任老師,而且是陪伴時間最長的老師;學校只能是第二環境,學校老師只能是階段性的老師,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度。為此,既是一名老師,又是一位家長的我,想把自己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些感悟分享給各位家長。
如何看待孩子成長?
1、品行是成長的基石,擺第一位。回顧我們的要求與做法是:
①對家長和老師說真話,從不欺瞞蒙騙,她認為受了委屈時,給予父愛的理解和寬容,并耐心說服化解。
②做孩子的朋友,讓孩子樂意和家長交流、分享同學間的小趣事,父母也總是津津樂道其中,甚至主動問。
③對任何人、任何事,約定后要言而有信,到了點我會督促提醒。
④不隨意要、不隨意拿任何東西,哪怕是自己家里的東西;從不隨便滿足她的要求,只有打了招呼,許可后才可以。到高三畢業前,就沒有給她買過自己的手機及其它電子產品。
⑤鼓勵她和男女同學交友、一起游玩,開展活動,非常高興她把同學帶到家里。對她的同學,我們熱情相待。到了高中階段,才開始關注她與異性朋友的關系,并旁觀引導,不隨便介入;進入大學,鼓勵其與異性交往接觸,追求自己所喜歡欣賞的人,并能及時告知我們。
⑥對自己的財物,學會淡然大度,能主動分享給同學,她還經常借錢給別的同學,有時說,同學忘了還,我會說服她,不要主動要,沒還也沒關系。
⑦同學之間的小矛盾,認真聽取之后,合情合理地從她自身找原因,優先改變自己,原諒別人。
⑧一定限度,有原則地幫助別人,善待自己的親人,不要厭惡農村人,對農村的親人抱有感情,將來有能力,可以多加幫助。我們自己也做出表率。
⑨在節假日、特殊時間,鼓勵她獨立探望、祝福、參加親朋好友的活動,熟悉和處理家庭和自己的人際關系。
⑩父母雙方在品行問題上,高度一致,從不唱雙簧。
2、習慣決定人生的成敗,擺第二位,我們覺得自己做得好的是:
①守時,能按時上學,準時回家;和朋友間玩耍,也能準時走、準點回,不一個人在外留宿(自己的至親家庭例外)。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出現不能按時上下學、私自外出,且不能按時回的現象。
②能主動完成作業,沒有拖欠作業的狀況;完成后,提醒其主動訂正,詢問有沒有不懂的,需不需要我們講解或找老師輔導,沒有需要時,從不介入。
③保持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這一點主要他媽媽嘮叨),提醒其注意日常洗漱等所花費的時間,盡量快速利落。
④在學校,多做班務,尤其是我親自當她班主任時,其他同學不愿意干的,就要求自己孩子做,告訴她"吃虧是福",人有多大量,就有多大福。
⑤學會整理自己在家里、在學校的各種物品,井井有條,看到不足就提醒,但不是替他做。
⑥合理支配金錢,給予她合理的開支,在她的范圍內,她可以和我們商量后,買她心儀的物品。
⑦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有計劃性地使用金錢,不克扣孩子,也不慣著孩子。至今孩子舍不得買高檔東西。
⑧不攀比虛榮,不奇裝異服,純真素顏。但到了大學,鼓勵其淡妝,學會穿著打扮,讓自己美麗。
⑨獨立處理自己的日常事務,我們只是一個指導者,不包辦。
⑩抗挫能力、抗壓能力的養成,必要時給予嚴厲的懲處打擊,絕不心疼手軟。此種情況,父母雙方,配合默契,一個紅臉,一個黑臉;一個揮大棒,一個給蘿卜。但絕不是同時給,而是大棒過后,再給,使其從心里認識和接受懲處,下次引以為戒,或拼盡全力。
如何看待孩子成績?
1、小學1-6年級:野生。
①我從未檢查、輔導或為其作業,作為家長的身份,有簽字的記憶(她媽媽亦如此)。但不代表不關心,我會問其作業多不多,完成沒,什么時間做。如果有外出,提醒其趕緊做,做完了好一起出去。
②我從未因小學的成績而批評指責過孩子,不在乎她考多少分,什么名次,拿了什么獎。但在乎她懂不懂,跟不跟得上,也會問她,學習難不難。
③也不在乎她的特長才藝多不多,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算了。沒上什么專門的培訓班,滑輪、游泳、繪畫、跆拳道、電子琴,有過短暫學習,都是她自己學成什么樣,就什么樣。
④小學階段是我們帶她出去玩的最多的一個階段,每個周末當時一般會帶出去逛公園(甚至與孩子一起玩電腦游戲,這樣孩子的游戲就是在家長的監控下,有節制和自律地進行的,有些游戲還是通過孩子我才知道的,這樣孩子反饋或談論的游戲語言我就知道是什么了。現在,我的孩子偶爾還會玩電腦游戲)。初高中,就是自己和同學一起出去玩了。(我們現在的初一,事實上還是小學,孩子們學的科目比六三至六年級多,而且難。家長們可以對照自己這個年齡段,你如何?你在干嘛?你的孩子在與你的同年齡時期相比,是不是超越了你?)
2、初中7-9年級:散養。
①我沒有,當前初中家長,這種對孩子中考成績的憂慮;也沒有對孩子高中上哪所學校的糾結。也許,因為我是老師,我的孩子無論中考怎么樣,就是一個選擇,跟著我,在我所任教的學校讀書。
②孩子初中一個年級四個班,120人。整個初中只有兩次進入前三十名,大部分在四五十名。因為我在學校高中部,自己工作也較忙,根本也沒有在乎孩子的平時成績。也沒有主動去問任課老師,也從不給老師們施加壓力。有個老師主動想為孩子補課,我也拒絕了。即使在一個學校,我也沒邀請孩子的科任老師一起坐坐,整個學校,可以說還算風清氣正。
③初三時,學校分班,孩子沒有進入重點班。盡管本校,我在學校當時也做到了高中部主任,應該說話有點分量,但我沒有要求特殊化,讓自己的孩子進好班。
④初中孩子的時間管理、自主作業習慣還是很好的,不用我們操心。初三時,面臨中考,有時下自習回家后還要做作業到很晚,我還催著孩子趕緊睡覺,甚至說作業實在完不成,就算了,我是學校老師,你們班主任不會批評你的(我反感,作業做到該睡覺了還做不完。同一所學校,我也沒向初中部反饋說他們搞題海戰術,我自己做老師,所以我從不指責孩子的老師)。
3、高中10-12年級:定位。
①進入高中,與孩子一起開始規劃其高考的目標。底線,深圳大學,總分穩定在580及以上(根據當時近三年廣東高考一本錄取線核定的)。孩子,接受和認同這一底線目標,否則,選擇復讀一年。
②最高目標,高二參加中科大少年班考試,兩年完成高中學業。因為當時工作的學校,開辦有中科大的少年基地班。學校有成功進入中科大、南科大少年班的案例。
③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高二時放棄理科,因為物理吃力,跟不上了。選擇文科,同時也不能報考少年班了(只招理科),接受孩子是一個平凡普通人的現實,不再逼其按最好目標發展,守住底線(是孩子點醒我的,孩子說你自己是這樣的,為什么總拿我與誰誰比,自己為什么不成為誰誰誰)。
④為了守住底線,每次考試開始關注總分及各科成績,并給予必要介入。但高一高二除了周末會完成一定量作業外。沒有參加培訓班,也會留出孩子娛樂時間,大約學習與娛樂時間各占一半。
⑤高三階段,鼓勵孩子拼搏、奮進,超越自己,超越父母,激勵孩子未來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自己也減少外出娛樂,在家看電視的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努力。適度緊張和放松,一張一弛。
⑥在學業和心理上,定期介入,經常和孩子談心,談理想、談人生,談奮斗、談幸福……。讓孩子目標清晰,父母和孩子定位準確,不好高騖遠,也不輕言放棄,挖掘其潛能,在孩子需要時,聘請一對一個性化輔導。
⑦孩子進入高中時,其高考政策就已清晰,孩子也有思想,有能力意識,思考自己的未來。這時加壓,磨礪其意志,榨干其潛能,孩子的心理就不會出問題,孩子的成長就是健康的。
⑧高中階段最大的失誤,在于我自己教孩子的地理學科,給予孩子要拿第一的潛意識太強(因為,我要面子,要是自己的學科,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真的交代不過去),這反而造成孩子每次考地理時心理特別緊張,放松不下來,不能平常心對待考試。平時及高考文綜學科反而沒有發揮出最佳狀態。其次,應該反思的就是,除了學校鍛煉之外,在家里沒有督導孩子很好地、熱愛和堅持一項運動的習慣(在高中,也把體能不放在心上了)。不過,現在也在開始健身,在大學辦了健身卡。再次,到了高三,也有不淡定的時候,但不至于沖擊和諧的父女關系。現在來看,孩子感謝我們高三時,對她的鞭策、鼓勵、磨煉、陪伴、付出,進入大學后,更加明理懂事了。
4、大學階段:獨立。
①我們提供生活關心、物質保障,但費用是有合理限度的。
②提出要先讀研究生,后再就業的期望,鼓勵其學好專業知識,了解最前沿的專業發展。至于是否出國,自己決定,我們都支持。
③清晰地告訴孩子,也鼓勵孩子,你已經超越父母了。我們除了物質,學業上已經幫不了,一切要靠自己。
④給予人生、就業等方面的指引,保證良好的親子溝通。例如,孩子想修第二專業,我的指導意見是,能把一個專業學好就行了。
⑤獨立完成自己的各項目標,我們會關心目標的完成情況,甚至經常安慰鼓勵,表現出家長對孩子的欣賞。
⑥讓孩子參與家庭的大小事務,學會規劃未來的擇業、擇偶,學會生活。
⑦鼓勵孩子參與各項活動,學會交往。
⑧清晰地告訴孩子,自己在她未來的就業方向、地點,婚姻選擇中,有哪些期望、基本要求。這樣,家庭成員形成共識,家庭生活民主,家庭發展的小目標高度一致。
都說,教育為人生幸福奠基。幸福,不應該只是將來幸福,當下也應該幸福。幸福,不僅僅是家長眼中的幸福,更應該是孩子眼中的幸福。擁有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一個美好融洽的家庭,內心才覺得這是真正的幸福。凡夫俗子,蕓蕓眾生,自己覺得幸福就好。祝,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