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反映的家庭教育(少年的你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孩子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本想上個周末帶孩子一起去看這部電影,可是孩子因為另有安排沒有來得及。
今晚安排好事情,一個人跑去電影院追了一下這部片子。
內容雖然講的是高考前夕孩子們身邊所發生的事,但我怎么覺得,更適合家長們觀看呢。
影片里被父母拋棄后不管不顧的小北;犯了錯學校讓請家長,被父親一頓猛揍的羅青,還有溺愛甚至包庇孩子犯錯的魏萊的媽媽。
他們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更沒領悟到,這些教育方式正是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
父母,請不要對孩子使用暴力
影片中胡小蝶因為不能忍受被同學一再欺凌,不堪重負,從教學樓頂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陳念因為不忍心看見同學跳樓后的慘狀,上前拿自己的外套蓋住了她的身體。而這個舉動,卻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以魏萊為首的還有兩個女孩子接下來對陳念進行一系列的欺負,陷害,甚至毆打。其中一個女孩叫羅麗。
遇到這種傷害,陳念選擇求助學校以及警察。經調查后,那三個欺凌的學生紛紛被停學了,但考慮到孩子的未來,保留高考的權利。
羅麗的家長知道后,跑到學校找領導求情,甚至下跪于領導,讓孩子回學校上課,但學校仍堅持原來的處分。
一氣之下,羅麗的父親當著老師和同學們的面,掄起拳頭狠狠的砸向自己的女兒,甚至用腳猛揣女兒,直到她倒地不起。
看到這,心疼的同時也不再好奇為什么孩子對自己的同學如此冷漠,如此暴力了。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經常遭受到父母的暴力教育,她能友好的對待他人嗎?
曾經轟動全國的重慶摔嬰案件至今記憶猶新:
一位奶奶帶著孫子出去玩耍,電梯到一樓時,奶奶先把童車推出電梯,回頭再來抱孫子時,電梯門卻關了。
里面一個小女孩對奶奶的孫子開始拳打腳踢,甚至拎起他扔向地面,狠狠地用腳揣。完了,一把提起小男孩扔出了電梯。
當保安找到小男孩時,他已經滿身傷痕,鮮血淋漓,奄奄一息。
大家怎么也想不通,這是一個10歲孩子的行為。但回頭看看這個小女孩的家庭,也就不足為奇了。
她父母就經常對她施以暴力,輕則辱罵,重則拳腳相向。
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模仿能力也是超強的。而經常遭受打罵的孩子,在這種經常使用武力發泄情緒的渲染下,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身邊的人。
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問題少年,都是由此產生的,也正是悲劇發生的原因。
父母,請不要對孩子不管不顧
影片中的小北,小時候爸爸就拋棄了他和媽媽,丟下媽媽和他相依為命。
媽媽沒有能力照顧他的生活和學習,早早就輟學了。
后來媽媽認識了另一個男人和她相好,當得知小北的存在時,那個男人甩下媽媽離開了。媽媽把所有的錯,所有的情緒發泄在小北身上,從此就再沒有出現在小北的視線里。
小北獨自一人生活著,為了養活自己,他幫別人拆手機倒賣零件,在賭場里幫人干活,甚至卷入幫派中,成了個社會小混混。打架是常事,整天鼻青臉腫、傷痕累累。
從來沒有一個人問他疼不疼,也沒有人關心他的死活。就像一葉浮萍,只能在放任中隨波逐流。
記得之前看到過這么一則新聞:
一個13歲的男孩,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男孩便一直跟著奶奶生活。奶奶年歲已高,根本管不了他。
初中時,家里把他送到城里上學,寄宿在姑姑家。
姑姑家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他經常羨慕他們有姑姑和姑父的疼愛,即使有吃的有玩的,姑姑姑父從不少他的份,他依然敏感多疑。
姑姑為了他的學習,平時對他很嚴格,不許他玩手機游戲。有一次他趁姑姑不在家,偷偷從學校回家,拿姑姑的錢充值玩游戲,被妹妹發現了,并要告訴媽媽。
害怕姑姑知道,又輸了游戲的小男孩,一氣之下,拿起桌上的水果刀朝妹妹捅去,看到弟弟從房間出來,怕她哭叫,又一刀刺向還不到3歲的弟弟。
在他處理妹妹的尸體時,看到回家的姑姑,在和姑姑的拉扯中,再一次拿刀砍向了姑姑。
當警察找到男孩時,他似乎跟什么都沒發生一樣。在警察的詢問中,他一再的埋怨,姑姑平時不應該對他太嚴厲。
到底是什么讓一個13歲的孩子在殺死三條人命后,仍如此淡定和冷漠?
因為沒有父母照顧,沒有父母管教的孩子,算是徹底的放養和釋放,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自由散漫、感情用事,甚至誤入歧途,最后以悲劇收場。
正如教育學家孫云曉所說:“過度的放任和壓制,對孩子都是災難。”
父母,請不要再溺愛包庇孩子
影片中除了讓人心疼的陳念和小北外,另外讓人印象最深的當屬帶頭欺凌同學的幕后主使魏萊了。
她是一個家境殷實的學生,仗著家里富裕,肆意對同學進行侮辱和暴力,絲毫不手軟。臉上那冰冷的笑容,殘忍至極的手段,令人厭惡不已。
即使到了警察局,在面對警察的審問時,她都能擺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比成年人還可怕。
曾經拿過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獎項,如此優秀的女孩,怎么會做出這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呢?
正當你對這個問題表示疑惑時,在警察為了調查案件,和魏萊媽媽的對話中,找到了答案。
魏萊媽媽這樣對警察說:“我們家孩子不會暴力對待別人的,別人可能會,但魏萊不會,她和別人的孩子不一樣。我和他爸爸給她的都是最好教育。那個自殺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行,心理承受能力差,同學和她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了。”
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情況下,母親不是先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責怪別人,擁有這種心態的母親,也難怪女兒在傷害他人時,那么理直氣壯,豪無愧疚之心。
這不禁讓我想起最近看到過的幾條微博頭條新聞:
5歲的孩子趁家人不注意,從自家陽臺往樓下扔玩具,結果把停在樓下一輛豪車給砸壞了。
車主通過視頻找到孩子家,要求其家長賠償,家長認為是車主沒有將自己的車停好,并且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由,拒絕賠償。
河南鄭州某小區的一戶業主,兩個孩子在乘電梯,其中一個孩子說是鍛煉身體,想在電梯內做一下伸展運動,一邊用手撐住墻,一邊用腳蹬住電梯門。結果一用力,電梯內側的安全門一下子飛了出去,電梯的主控制板也跟著彈出了墻壁。
事發之后,面對物業索要賠償,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孩子媽媽的行為。她不僅拒絕賠償,還在業主群里轉發監控視頻埋怨物業,說電梯是紙做的,大家應該感謝她兒子才是。
這樣的三觀,殘缺的人格發展,怎么教育孩子健康成長?
對于孩子的任性和無知,他們或是選擇視而不見,或是選擇放棄作為父母的責任,或是包庇袒護孩子的行為,任由孩子隨性發展,直到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育兒作家珍妮?艾里姆曾經說過:“孩子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種什么因,便得什么果。”孩子是天使還是惡魔,全在父母正確的教育和三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