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逃避上學(高中生逃避學校,不想上學什么原因)
有一位媽媽這樣求助: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老師,我孩子上高中的這一個月來,總是不想學習,在初中并沒有這樣的情況。孩子說她也并不是一開始就不想學,而是學起來比較困難,她就不想學了。我該怎么辦?”
你是否也跟上面這個女孩一樣,有類似的感受?
為什么剛進入高中,本應該對高中生活充滿好奇感的你,卻產生了逃避學習的想法呢?
1.因為固有經驗、落差心理
初中的學習經驗,尤其是成功經驗,會長時間的對高中產生影響,這是人在遇到陌生處境時的自然反應。然而,高中學習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模仿”能夠應對,初中的經驗并不能很好的匹配高中學習,挫敗感由此產生。
落差是導致初上高中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中考”把一部分同學擋在了高中的大門之外,大多數剛進入高中的學生沒有了“比下有余”的感受,于是你會發現,自己在初中名列前茅,經常獲得老師贊賞的目光,在高中卻不再那么輕易收到老師贊賞的目光了。
面對挫敗感、落差感,逃避是人最容易的選擇。
2.因為學業難度、畏難情緒
高中部分學科1-2節課的量,往往是初中近一周的量,里面包含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很多,任務量一增加,難度自然增加。
雪上加霜的是,任務量的增加并不是簡單的堆量,而是每個任務自身的難度也在增加。
量、質齊增,面對困難,逃避是人最直接的選擇。
3.因為動機不對、學習迷茫
為什么要學習?這是很多同學搞不明白的問題。這也是至今一些成年人都沒有搞懂的問題。是為了考高分?為考大學?為了找好工作?如果最終目的是為了找好工作,那么經典一問就來了——難道不學習,就不能獲得好的工作?
動機不對,當然就會迷茫。
面對不確定性,逃避是人最自然的選擇。
學習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讓自己成長”!具體來說,就是:身體的成長、心智的成長、處事的成長、表達的成長。所有的學科只不過是這四種成長的訓練素材,只是在訓練過程中,順道獲取了相關學科的知識而已。
有了如此認識,眼前的學習已經不再是讓人厭煩的任務了,而是自己升級迭代到達下一關的必經之路,它是如同吃飯一樣,每天都必不可少。
4.因為享樂天性、不夠專注
人有動物的本能,當免于饑餓、寒冷時,就會不自覺的選擇享樂。這是人的天性,避不開的天性。不去關注自身成長帶來的快樂,就會自然的被手機、電視等現代娛樂所吸引。
不專注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癥結在于導致分心走神的意象太多。意象多,則產生的意念多,意念多,則雜念就多,無法保持專注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面對多項選擇,逃避學習、及時享樂是人最舒服的選擇。
初中到高中,你會面臨著這么多困難,人性的選擇就是逃避,所以,請不要苦惱,這不是你的問題,是人性使然。
但我們不能屈服于人性,因為“成長”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
面對如此困難,慶幸的是,進入高中的你已經具備了自我思考的能力,當有了正確認識后,你必定會克服困難、信心滿滿的面對高中生活。
如果你還在這樣的“泥濘里”,這里有三條建議,希望你能夠快速走出“泥潭”,擁抱陽光燦爛的高中生活:
(1)對初中的固有經驗要理性對待,要有“重塑學習模式”的預期。要多聽聽老師的學法指導,老師所具有的教學經驗,能最大程度減少你“成長”過程中的試錯時間。
(2)認清學習本質,理清學習目的,以自身能力的成長為導向,不斷聚集學習的正能量。
(3)大幅減少對享樂事物的關注,改掉壞習慣的最好方法是遠離與它有聯系的意象,努力提升專注力,高頻次的進行深度思考!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三年的高中生活,愿你盡快找到自己的詩與遠方,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既往不戀,當下不雜,坦然前行,迎接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