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兒是學霸,患抑郁癥休學一年,該怎么辦呢(女兒16歲中度抑郁癥要休學嗎)
幾天前,一位單親媽媽在社交平臺發帖求助:女兒十六歲了,以前妥妥的學霸,已經休學一年了,患了抑郁癥,怎么愛她?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媽媽說,女兒以前學習非常好,可現在卻因為抑郁癥休學。
女兒生病的原因,媽媽說,可能是三方面。
一是遺傳因素;二是因為爸爸,從小爸爸對她要求過高,經常打罵威脅;三是因為媽媽,媽媽壓力大,情緒不太穩定,有時候會兇女兒。
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婚姻屬于喪偶式婚姻,帶孩子也是喪偶式育兒。雖然她不是完美媽媽,但是是全心全意愛著女兒。女兒因抑郁癥住院。她非常難過,終于下定決心在女兒出院后離婚。
女兒聽聞后告訴媽媽“你們怎么不早離婚!”
這則帖子引發熱議。
許多人看了后都很心疼女孩。來自醫院抑郁癥門診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14歲~28歲青少年的就診數量持續增長。抑郁癥已經成為繼車禍之后,14-28歲人群的第二大致死原因。
2018年,河南洛陽發生一起悲劇,17歲姐姐帶10歲妹妹跳河自殺,姐姐在遺書中說,自殺原因是她有抑郁癥。
如何識別青少年抑郁?什么樣的孩子容易得抑郁癥?孩子得了抑郁癥怎么辦?
孩子為什么會得抑郁癥
廣州市腦科醫院教授陸小兵認為,青少年患上抑郁癥主要是因為:青少年這個階段生理發育十分迅速,認知和社會性等方面也發生巨大變化,但心理發育的速度相對緩慢。
當前,青少年的心理情緒受到同伴之間攀比壓力、家庭學業期望值過高、青春期、數字媒體成癮等多因素影響,抑郁的低齡化趨勢無疑為青少年群體增加了成長負擔。
孩子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抑郁癥
抑郁癥并不是簡單的心情不好,而是病了。
青少年抑郁的癥狀表現:
1、身體上
容易疲勞、嗜睡;記憶困難、難以集中注意力;食量大增或減少;睡得更多或更少;對喜歡的事物不再感興趣。
2、行為上
只想躺在床上或者待在家里,不做事;情況嚴重時,甚至無法工作、上學。
3、思想上
對自身及周圍世界都是消極悲觀的想法,一切都是絕望的,無法改變;覺得自己沒用,都是自己的錯;世界出了錯,是個可怕的地方。
這些想法會不斷重復,孩子會一直自責、后悔。“都是我的錯”、“活著不如死了”、“沒意思”、“我真沒用”,這是他們常說的話。
4. 情感上
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礙,比如對親友也提不起任何的情感變化。
就連家人都逐漸漠視,無論如何都無法感染自己,只想窩在屬于自己的空間內,和外界斷了一切聯系。
青少年抑郁癥常被忽視
調查顯示,僅有約25%的抑郁癥少年兒童能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
主要是以下原因:
1、社會對兒童精神問題的宣傳還不夠,很多家長老師的認識不足;
2、專業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治療人員遠不能滿足當前需求;
3、兒科醫生缺乏,精神科醫生缺乏,疊加起來兒童精神科醫生就更缺乏,容易被誤診、漏診。
如何避免孩子得抑郁癥
該怎樣避免孩子得抑郁癥?
1、家人和朋友給予孩子情感支持和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孩子對親友敞開心扉;
2、幫助孩子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能驅趕壓抑的情緒;
3、家長注意說話方式,無論是訓斥也好,氣話也好,不要否定他的存在;
4、幫助孩子客觀的定位目標,不要把自己的期望抬得太高;
5、幫助孩子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6、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要主動向心理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7、如果發現孩子有抑郁癥狀,及時前往兒童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