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家長都是這樣夸孩子的的(情商高的家長都是這樣夸孩子的話)
關于表揚孩子有一個很恰當的比喻——稱贊,就像青霉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需要謹慎小心,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使用不當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壹
夸孩子夸不好,會讓孩子從父母那里得到錯誤的反饋,影響他以后做事的方式和思維的習慣。如何夸孩子,是家長們必須學習的一項功課。
首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時候你覺得自己很聰明?
這是一道選擇題,答案是:
A.當我不犯任何錯誤的時候
B.當我很快地完成一項任務并且做得很好的時候
C.當我可以輕松完成一項任務而別人都不輕松的時候
D.當這件事真的很難,我付出了很多努力,終于突破了自己的時候
E.當我在一件事上努力了很長時間終于弄明白的時候
怎么樣,有答案了嗎?如果你選A、B、C,那么你的思維方式是固定性思維(fixed mindset);如果你選擇了D或E,那么恭喜,你擁有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這是斯坦福大學的Dr. Carol S. Dweck教授一直以來研究:為什么有的人失敗后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能奮發圖強?
大家看,兩種思維方式最大的差別就在于面對失敗的態度上。
我們經常會夸孩子:
“你學得好快!你真聰明!”
“你太厲害了,沒怎么學習卻都得了A!”
在孩子聽來就變成:
“如果我學東西不快的話,我就不聰明。”
“如果做這件事讓我看起來不那么厲害的話,那我放棄好了。”
經常被夸聰明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更容易放棄,因為失敗了顯得自己不聰明。經常被夸努力的孩子,會認為得到成長就是成功,遇到挑戰,會選擇迎難而上而不是錯過機會。
我們作為家長,就是塑造孩子思維模式的關鍵。我們說的每個字、做的所有行為都在向孩子傳達著信息。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孩子們對這些信息非常敏感,這時候,信息的內容就顯得特別重要,會幫助他們形成固定型思維——“你就是這樣的人,我正在評論你”,或者成長型思維——“你正在成長,我愿意幫助你成長”。
貳
那我們應該怎樣夸孩子?
天第書院吳院長為我們做了個簡單的概括:
夸孩子是一門學問。在我看來,夸一個孩子不要去夸他的能力,就是不要從才藝上去夸,而要夸他的品格,他為人處事的態度。因為你夸孩子什么,孩子就會往那個點去成長。如果你一直夸他的品德,一直夸他的心量,他就會在這些點上不斷地去努力。
叁
多舉幾個例子讓大家體會體會:
1、老師說的話你都聽話照做,很有智慧呀!
—— 表揚尊師重道
老師布置的功課不耍小聰明,認真踏實的態度反而是學習的捷徑。也給孩子從小播下尊師重道的種子。
2、你很努力啊!
—— 表揚努力
當孩子告訴你這次考試考第一時,可不要被喜悅沖昏頭腦,請記得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3、盡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
—— 表揚堅毅
當孩子完成一件對他來說很有挑戰的事情時,比如堅持跑完馬拉松,無數次想放棄后又無數次鼓勵自己,請記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堅持。
4、你做事情的態度非常不錯
—— 表揚態度
當孩子對面臨的任務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時,可不要忘了抓住機會美言幾句。
5、你在 XXX 上進步了很多!
—— 表揚細節
當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時,表揚細節,越具體越好,比如:“寶貝,你的被子疊得更像“豆腐塊”了,整理床鋪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了”!
6、這個方法真有新意!
—— 表揚創意
這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看到孩子的奇思妙想,最容易讓人跟“聰明”掛鉤起來,可是奇思妙想真的是“聰明”嗎?
它應該是創意和思考的積累,是孩子在嘗試無數次可能性方案之后才收獲的腦洞大開!所以,表揚“有創意”就對啦!
7、你和小伙伴們合作得真棒!
—— 表揚合作精神
一個人無論多能干,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和小伙伴們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做得還不錯,請一定要抓住機會肯定孩子的合作溝通能力!
8、你把自己的房間/書收拾整理得真好。
—— 表揚責任心和做事條理性
能把自己的地盤整理好、把物品收拾好、照顧好,是有責任心、做事有條理的體現。這是孩子能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礎,表揚和鼓勵那是必須的。
9、這件事情你負責得很好!
—— 表揚領導力
表揚到這個點上,能讓孩子知道:雖然他并沒有在每個步驟上親力親為,但能讓事情最終做成,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
除了上述冰山一角的介紹以外,關于孩子教育吳院長還有很多心法和細節是小編無法用文字表達的。
吳院長說:
什么是善業?什么是最善的事業?無過于教子。
把兒女教好,這是為人父母人生第一樁大事業、第一樁大善事,其他的都排第二、第三。
各位家長們,父母是因,孩子是果。如果父母本身是固定型思維,那又如何引導出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呢?
你希望自己成為哪個層次的家長呢?
學習更多國學教育智慧,歡迎關注公眾號:天第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