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共情的重點(溝通與親子溝通的內涵)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害怕碰到青春期這樣的時間段,因為家長在這個時間里是焦慮的,和孩子的關系最緊張,不知道如何表達,明明不想吵架,卻總是沒有來由的矛盾不斷,讓人覺得生氣而不知所措。
一些家長更是苦惱,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像在面對孩子的青春期!不被理解、無法溝通、語言障礙、情感為零……
同事小李的家庭矛盾整個公司都知道,因為他的孩子就是這樣一個不聽話,父母操心,不務正業,和家長的溝通經常出現問題的孩子。
父子倆好的時候可以一起喝酒,但是關系緊張的時候也會連家都不回。
《精英律師》中,封印的兒子也是這樣,偷偷的瞞著父母帶著女朋友度假不去上學,只有在需要錢的時候才會向家里打電話,除了物質上的往來,封印的兒子基本不會回家,也不會體恤生病的媽媽和雙鬢已白的父親。
孩子同父母之間的交流問題到底怎么了?
一、為什么家長與孩子多次溝通都沒效果?
由陳偉霆,鐘楚曦等人出演的《寵愛》正在院線熱播,幾位寵物主人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其中李蘭迪和自己父母的感情線也是一道風景線。
女兒曾經在出國前交給爸爸一只貓,因為父母離異了,她不得不跟著媽媽去國外生活,但是自己的爸爸也不能讓他孤獨,于是李蘭迪作為女兒,便給爸爸安排了一只貓。每天他們都會通電話,看起來像是在和貓聊天,但是這卻是女兒回應孤獨老爹的方式。
盡管她的爸爸并沒有意識到,其實這是女兒對自己的關心,貓像是父女之間的潤滑劑一樣,充當了媒介作用。
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并不是什么難事,之所以家長們覺得和自己的孩子溝通起來很難,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一種能力,它叫共情。
親子溝通的關鍵所在便是共情,簡單來說,它是人和人交往的時候,一種將心比心的能力。
爸爸喜歡貓,他的孤獨被貓填充,讓無味的生活不再枯燥,可是李蘭迪知道他在乎這只她留下的貓嗎?不知道,直到最后的時刻,才從機場的檢票處跑出去,把貓還給了孤獨的老爸。
他們一個人不說,一個人不問,誰也不知道彼此在想什么。
許多家庭的家長和孩子就是這種狀態,家長缺乏共情的能力,不能理解和自己有代溝的孩子,而孩子也在一天天的疏遠里和自己的父母越來越遠。
二、家長如何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1、 從小多給孩子陪伴
血濃于水的關系不會讓兩個人成為仇人,可是時間一步步的走,家長的忽略很可能會引起兩個人關系的緊張,也可能讓孩子不再相信自己的父母,這是因為陪伴的缺少讓彼此不夠了解,不夠信任,不夠依賴。
在孩子小的時候做父母的就應該注意到情感的培養,多陪陪孩子,少一些應酬、玩玩手機的時間,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沒法回頭了。而在幼年的時候沒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感情線,長大后間隙會越來越大。
2、 學會傾聽
一位教育學家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那么做父母的必須要學會傾聽,傾聽的藝術像是談戀愛,他讓思想變得有味道。
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想法可能是比較自我的,但是當她開口的時候,簡單自我的想法會被傾聽被尊重被理解,這樣的成就感是許多人都無法言傳但是非常在意的。
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信任,培養感情的重要方式,減少親子間的矛盾。
3、 多多理解,學會共情
既然父母經常會出現和孩子溝通無效的情況,那么用就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源頭在哪兒,而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共情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因而,在和孩子建立有效、良好的溝通時,可以多多理解孩子,做到共情,從心理上給孩子安全感和信任的依賴。
不少父母無奈,明明溝通了那么多次,但是就是沒效果,在這里提醒大家,這是因為家長沒抓到親子溝通的關鍵,那就是“共情”。學會共情,會讓你和孩子的交流變得更加自然而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