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孩子不聽話,爹媽:我生個這樣的娃,要狠狠地打她一頓。
丸子:是我生大,我生得很胖,這個娃娃什么也吃。
我:那你猜,什么樣的娃娃最受欺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丸子:我覺得我是受大家歡迎的,但是我媽這么說,還是會對我有些害怕,畢竟小時候的我是獨一無二的。
我:我覺得如果只有我爸,如果我爸一個人都沒有,那么,我可能會有大問題,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
丸子:你是誰?
我:也許是我爸,也許是你。
丸子:我是你的同學,也是你的同事,我們家的情況不同。
我:你爸爸就是個龜殼子,你可以自己用你的,我相信你是長的很好的,只要你知道努力,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丸子:是的。
我: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畢竟,有時候我爸爸是會欺負你的。
丸子:是的。
我:是的。
從感受世界的角度,可以發(fā)現(xiàn)他對生命的理解,就會更理解他,更親近他。
有時候,人們的溝通只是為了證明自己。
通常是我們不說具體的事情,有時候對方會更關心我們,比如我們會這樣:
我最近開心的事情,是讓我的同學有一個上進心理,而我已經(jīng)有了很多不一樣的喜好,然而我不知道為什么,在和她一起時,我會覺得他很尊重我。
有時候我會說:
我感覺你好像長大了很多,有時候我感覺你在不開心的時候,你告訴我,我覺得你一定在考慮自己的未來,這就是你青春期的一種感受。
現(xiàn)在我知道,這其實是一種被尊重的感受。以前我并不認為自己有價值,而是我還不知道,我只看重自我的感受,而我媽媽對我的評價,很多是來自于在她和弟弟妹妹出生之后,奶奶對我的評價。其實就是我被忽視了。我希望得到家人的尊重,而不僅僅是父母的評價。
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父母對我的態(tài)度和評價是不是真誠。
在那些日子里,我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完全不想活出自于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和他們說。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該怎么做。我也只記得,我渴望過被父母聽到、被看見、被理解、被信任、被尊重、被肯定。我只是,僅此而已。
2
(3)尋求幫助
抑郁的孩子,他們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的感受太難了,有時候也說不出來,最難過的還是父母。我在郁金香老師的課堂里,提到了一個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
首先是我們需要:在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情緒,重拾信心的時候,我們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會讓孩子從你的接納里感受到溫暖、安全、信任。同時,在理解和支持的層面,給予他充分的空間,讓他能感受到安全感。如果說,父母對孩子沒有給予信任,沒有給予他有效的引導,他就不會意識到問題,從而出現(xiàn)問題。
其次,我們需要調整“模式”。父母需要在互動中成為孩子的“老師”,在育兒過程中更傾向于成為孩子的“教練”。那么,如何做到“揚長補短”,確保把孩子養(yǎng)育成為“T”。
和孩子互動中,家長要建立清晰的界限,尤其在親子互動中,一定要先建立起自己的關系。
比如,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建立好親子關系,就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接納自己的“不足”。
比如在養(yǎng)育孩子時,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喜好,從孩子的喜好開始,用孩子的喜好、興趣去鼓勵孩子。
比如在親子互動中,用孩子喜歡的互動方式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慢慢成長。
“T”,不是“壯舉”
父母教育孩子,可以遵循“亮點原則”,亮點原則就是“柔和”。
柔和原則是指,父母在表達自己觀點時,態(tài)度要溫和,讓孩子覺得你是在“聽”。
具體地,父母可以“亮點原則”:
亮點原則,就是以孩子的感受為中心,同時也要注意語氣、語速、情緒穩(wěn)定,
否則,溝通效果反而不佳。
比如,用“我知道……”代替“你別再逼我………”
(1)充分尊重孩子,表達自己
當你想和孩子溝通時,盡可能把事情具體化,不要把自己的情緒通過言語、表情、肢體動作等傳遞給孩子,更不要逼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