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子女教育(李玫瑾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們都說要“富養女”,到底怎樣才算“富”呢?從下面這4個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法里,或許你能找到答案。家里有女兒的都看看,讓她將來少走彎路。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快樂>成績
李玫瑾的女兒在初中的時候,數學一度只考到15分。
要知道滿分可是120分,這要放到普通家長手里,肯定又免不了一頓指責。
但是李玫瑾沒有這樣做,而是給孩子找了個臺階:
你數學成績不好,純屬是遺傳你爸爸的基因。
輕松幽默地化解了孩子因沒考好帶來的壓力,同時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李玫瑾知道,一個人哪怕智力再高,成績再好,沒有陽光健康的心理,注定不會幸福。
這是她的教育理念中最基礎的觀點,以心理健康為標準,再進行技能素質教育。
你可能會問:這不是在逃避學習嗎?
但實際上,李玫瑾早就開始為女兒考慮“后路”了。比如讓她鍛煉身體日后可以當個導游;讓她學習音樂走藝術道路,可以少一些分數要求…
一個人想要過得幸福,就應該發揚自己的強項,規避自己的弱項。
最后,李玫瑾的女兒憑借優秀的音樂成績,成為班上唯一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現在是一名音樂老師。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沒有品嘗過快樂的滋味,未來那些危險的快樂,會輕而易舉地讓她迷失方向。
社會上有太多專為女孩子設的陷阱,一個經不起誘惑的女孩子,將會面臨多么可怕的命運,我們都知道。
有女兒的家庭,一定要讓她在成長期間體會到真正的快樂,讓她的精神世界足夠富有,這樣她才不會輕易掉進別人的陷阱。
健康>作業
十點必須上床睡覺,是李玫瑾給女兒定下的鐵律。
哪怕是在課業繁重的高中,作業多得做不完,她還是讓女兒十點睡。同時她也會在孩子作業上備注好解釋,希望得到老師的諒解。
很多孩子上了大學后,就像脫韁的野馬,瘋狂熬夜放縱自己。這跟青少年時期家長對他們的過分管束有關系。
有壓制就有反抗,即使這個反抗是在孩子上大學甚至工作之后,也會加倍反饋到孩子的生活中。
所以趁早給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讓孩子意識到“有些東西比成績和作業更重要”。
當她未來遇到需要放棄健康或人格換取利益的情況時,她就能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放養>精養
沒人規定女孩就要圈在房間里安靜地看書。與其養成溫室嬌花,不如讓她經受風吹雨打。
李玫瑾支持挫折教育,不要過度呵護女兒,必須讓她有機會獨自面對人生的課題。
這里說的“挫折”可不是家長故意找茬,當孩子心情低落的時候還說一些責備的話,給孩子打上“笨蛋、調皮”的標簽。
而是帶孩子參加一些鍛煉身體素質、磨煉意志品質的運動,比如游泳、跑步、籃球等等。
讓她參加家庭大事的討論,讓她了解家庭面臨什么樣的難關,培養她的責任意識。
這樣會讓她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不會認為別人都該順著捧著她。
如果一直把女孩捧在手里、護在身后,一方面是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缺乏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影響學習和生活。
另一方面孩子會缺乏承擔責任的意識,不能多角度思考問題,遇到困難自己無法獨立思考和解決,最后只會在自怨自艾中痛苦。
早知>無知
現在的孩子們很累,從3、4歲開始就要學習一大堆東西。但是家長們總是重視知識學習,卻忽略了常識的培養,尤其是性教育方面。
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性教育”首次被正式寫入法律條文。
法律明確要求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如果孩子在無知的情況下受到侵犯,她會是完全呆滯的狀態,因為她不知道這種行為是什么,不知道會對自己產生怎樣的傷害。
因此她也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家長。
所以對于性教育,家長一定要突破“不好意思”這個枷鎖,任何逃避和躲閃,都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向父母求助的信心。
可以試試這三個動詞:
一是NO,不要動我;
二是GO,趕緊離開;
三是TELL,回家告訴爸媽。
此外家長還可以在給孩子洗澡、換衣服的時候跟孩子說:
自己的身體不可以讓別人隨便觸碰,尤其是內衣遮蓋的部位,如果有人想接觸你,一定要及時制止,并勇敢地回家告訴爸爸和媽媽。
這四條鐵律對塑造性格和價值觀培養非常關鍵,因為性格一旦形成,成年后想改變基本不可能。
家長們一定要從長遠出發,盡早教會孩子獨自面對人生的辦法,也就讓他們在面對生活的考驗時多了一分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