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人民日報(教育雙減政策新聞報道)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個“意見”對于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對于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壓在中小學生及其家長肩上的沉重負擔,也是影響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消極因素。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揚州市廣陵區堅持以廣陵學子“課后三點半”民生項目為抓手,積極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制定《廣陵學子“課后三點半”服務工程2021—2022學年度實施辦法》,推行課后服務“5+2+1”模式,即學校每周周一到周五5天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提供2小時的課后服務,特色開展下午6時后1小時以內的延時托管服務。借鑒南通等試點城市的典型做法,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課后延時服務。
突出集團輻射,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成立育才、汶河、東關三大教育集團,充分發揮集團優質資源作用,統籌集團化辦學模式下“集團課后服務項目清單”,挖掘和拓展“名師項目”建設,加強集團內部管理制度,全面啟動集團化辦學“教科研”一體化工作,輻射擴大優勢教育資源,集團內部實行“課后三點半”服務質量統一考核評估體系,實現成員校管理全覆蓋,惠及集團校每一個學生。
強化師資力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全面落實“教研員駐校制、校際互訪制、成果展示制”3項制度,加強教學過程指導,突出教育科研的高層次和高水準,重點立項一批國家和省級專項規劃課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實行菜單式培訓和定向化培養,有序實施師能百千萬、長三角校長培訓、千人培訓計劃等,開展特級教師牽手鄉村教育行動和新入職教師課堂能力考核工作。加快成長型教師向骨干型培養發展,擦亮“育花獎”“求真在課堂”等老字號賽課品牌。出臺《廣陵區深化中學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推動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工作,為“課后三點半”服務提供更加優質的師資力量。
發揮體教優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開展體育活動作為解決中小學“課后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綜合利用公共體育設施,擴大“課后三點半”場地、人員、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圍繞“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學校特色項目建設,加強12所足球特色校和7所籃球特色校等特色項目建設工作。建立業余教練進校園和體育教師兼教練的雙向互動機制,將社會力量引入校園,補充“三點半”后的學校體育項目多樣性,既可以滿足不同項目的師資需求,也是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培養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的重要舉措。
規范校外培訓,加強機構監督管理。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依法依規加強監管。同時,加強培訓機構廣告宣傳的管控,強化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按規范要求,與相關銀行簽訂區級《資金監管合作框架協議》,關注機構保證金異動情況,不得擅自取出風險保證金,有效解決“預付款模式”的糾紛與爭議,切實減輕學生校外培訓的負擔。(區教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