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看到孩子成績差的感想(孩子成績差,家長心里難受)
01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么父母總是看待成績,不關心我的感受,他們眼里只有成績學習嗎?
這個問題下面有1540個回答,我大致瀏覽了下,絕大多數的回答都是勸他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社會很殘酷,不會考慮你的感受。
你覺得父母偏激,社會更偏激,你只有成績好了,才能少吃苦。

看完問題下面的回答,我感覺如果我是提問的人,我會抑郁的
就像是一個想尋求共鳴的人,結果又被講了一通人生大道理,情緒得到的共鳴為負。
家長關心孩子的成績有錯嗎?當然沒錯!
社會就是很殘酷,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工作崗位,最低要求是統招大學本科,還得是985、211的,沒有文憑這塊敲門磚,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
父母作為過來人,在社會上見過太多類似的殘酷,所以才會格外關注孩子的成績,期望孩子能有一塊拿得出手的敲門磚,少走點父母走過的彎路。
在電視劇《大考》里,吳家俊是個愛畫畫的高三生,他喜歡漫畫,畫得還挺像那么回事,他想參加藝考,但父母都不同意。
媽媽覺得藝術院校都是破學校,她不能辛辛苦苦供孩子這么多年,就去上個破藝校,堅持要讓孩子考大學。
上網課她寸步不離地坐在孩子后面,監督他好好學習,有時候累得都睡著了。
吳家俊趁著媽媽睡覺的時候,悄悄在電腦上畫畫,結果不小心被媽媽發現了。媽媽憤怒地把他畫了好久的畫給毀了,一氣之下還給了他一巴掌。
吳家俊就離家出走了,老師同學家長都出動找他,生怕出什么事兒,最終吳家俊被找到了,算是有驚無險。
吳家俊的媽媽只關注他的學習,期望他考個好大學,沒有看到他的情緒。
考好大學肯定沒錯,但怕就怕,孩子的情緒總不被看到,沒能熬到出成績的那一天,就熬不下去了。
02
南京市中考成績發布的前一天,英語特級教師黃老師,給學生們上了一堂課,這堂課不是黃老師擅長的英語,而是一堂生命教育課。
課堂里,黃老師播放了一個女孩從小到大的成長照片,照片的最后,是女孩躺在白色的靈柩里。
黃老師泣不成聲地說,“這是我女兒的一生,今天我就用她的故事告訴在座的孩子們和父母們該如何珍惜生命?!?/p>
黃老師的女兒,2009年在荷蘭留學的時候,選擇了用最決絕的方式離開人世,年僅20歲。
黃老師的女兒是個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她成績優異,是省級三好學生,?;@球隊的主力,會長笛,會架子鼓,音體美和學習全面發展。
這個優秀的女兒給了黃老師無限榮耀,想必有不少人會慕名向黃老師取經,這么優秀的孩子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完美女孩的突然離世,讓黃老師哭干了眼淚,也留給世人無數個“為什么”。
女孩在自殺前,給父母留下了遺書。
我真的太太太累了,8年來一次次地平定崩塌的心靈,可當它再一次崩塌時我又無能為力……
8年的OCD,更久的落寞與惆悵,一次又一次的淪陷然后苦苦掙扎,這一次,無力再掙扎了……
女兒電腦里的瀏覽記錄,讓黃老師更是驚訝不已,瀏覽記錄里除了心理疾病相關的知識,就是各種各樣自殺方式的介紹。
20歲的女孩,還留了一封給警察的遺書“請不要救我”,這是多么決絕地離開!
女兒的突然離開,讓黃老師開始反思以往的種種。
她越來越發現,女兒的病其實早有表現,只是她一直在關注女兒的學習成績,跟同學們相處得好不好,至于細節,她都沒有關注。
孩子沒有走極端的時候,情緒看起來不如成績重要。
可一旦孩子沒等到出成績的那一天,或者出了成績也體會不到成就感,走了極端,家長再怎么后悔也來不及了。
孩子的情緒重要嗎?當然重要。
03
在影片《你好,李煥英》里,媽媽李煥英的一句話,讓無數人熱淚盈眶,“我的女兒,健康快樂就好”。
很多人覺得這是對孩子的最低要求,殊不知,讓孩子健康快樂才是最難的。
孩子的很多快樂,在父母看來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畢竟,父母辛辛苦苦工作,就是為了讓孩子心無旁騖地學習,只要不是學習,就不值得快樂。
大概人長大后,就忘記了兒時曾經的快樂時光了,還會以一副過來人的樣子說,我都是為你好,聽我的沒錯!
孩子的情緒,就這樣被大道理淹沒了。
關注孩子的成績,和關注孩子的情緒,有矛盾嗎?我覺得是沒有的。
打個比方說,孩子成績一向很好,考試總是100分,有一天拿回家一張90分的試卷,孩子很不開心。
家長看到90分的試卷,應該也不怎么開心,孩子退步了,能開心嗎?
有的家長可能就炸了,沖著孩子一通批評,我就說讓你多做幾套題吧,你還玩游戲,玩什么玩,以后每天晚上多做一份試卷,下回再考不好我揍你!
關注孩子情緒的家長,就會看到孩子的不開心,跟孩子一起分析試卷,安慰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緩解,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
真正厲害的家長,從來不是拿鞭子趕著孩子學習,而是要調動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孩子自己學習。
父母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才能正視自己的情緒,學會舒緩釋放內心的不快樂,才不至于讓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有孩子說,不被理解,是做子女的宿命。期望我們這屆家長,能打破這種宿命,與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