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心理彈性,從積極品質開始(培養孩子心理彈性,從積極品質開始的感想)
每個孩子都是降臨在人間的天使,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都漸漸沒有了翅膀。都說為人父母一場得體的退出。可是當我們真正地離開孩子身邊,他們又是否有能力獨立生活,是否能夠承受得起生命之重呢?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在當代,不乏有孩子無法承受學習壓力而輕生的報道,也有學生過于玻璃心,而導致的悲劇。拋去體制問題和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想要從根本上改善問題,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注重身心發展才是重中之重。而提升孩子的心理韌性,更是成長過程中值得不斷打磨的核心競爭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美國積極心理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安妮老師,在《心理韌性》這部書中提到,所謂心理韌性,也可以稱之為抗逆力、抗挫力、復原力。指的是人應對與戰勝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心理韌性是一種可以培養和提升的能力。想要提升這種能力,需要從九個維度進行重組和構建。

在這九大因素之中,想要從心態上建立抗挫免疫機制的根本要素是保持樂觀的心態以及成長型思維。
樂觀就像快樂一樣,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它首先會讓我們感覺良好。我們對待事情的看法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從而決定了我們的反應和行為。就比如在孩子考了59分的時候,樂觀的孩子會想:“雖然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但是這只是暫時的,我可以通過努力來取得更好的成績,何況,我還有別的值得自己驕傲的優點”。而悲觀的孩子則會想:“我怎么這么差,考試只考了這么點分數,我真的很笨”。消極的解釋風格如果長期存在,就會習慣性的覺得自己不行,從而無法承受失敗、心理承受力減弱。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呢?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對壞事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小時候,他的父母、老師及祖父母、保姆等主要照料者對壞事如何做出反應相關,而且,如果不做干預的話,這種反應方式會與他相伴終身。
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在孩子沒有做到某件事情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正向的解讀。避免用可能導致永久性悲觀的詞語,比如:總是、永遠、一直等;不要用可能導致普遍化悲觀的詞語,比如:全部、所有、什么都等;不要用可能導致個人化悲觀的詞語,比如:笨、不行、沒用、不如人,等等。當我們聽到孩子這樣說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他曾經在很多事情上都做得很好,他也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并且在養育過程中,慢慢地培養孩子的成長性思維,打破孩子的固有想法。
如果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建立抗挫免疫機制的根本要素,那么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壓力和情緒就是孩子前進道路上的助推器。就像大人一樣,為什么我們明明知道很多事,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因為在成長道路上,更多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堅持和行動,而不是慷慨激昂的紙上談兵。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會經歷各種消極和積極的情緒,這是人類體會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對波動的情緒進行調節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一個沒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首先會對自己感覺不好,常出現憤怒、攻擊、退縮或焦慮的狀態,這樣的人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壓力,也讓他自己難以集中精神在所做的事情上。認識情緒,并能夠覺察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會讓我們和孩子的生活更加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認識和理解的情緒畫下來,也可以通過一些小練習來提升自己的積極情緒。嘗試每天寫下當天經歷的“三件好事”,會讓我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具有心理韌性的人不會刻意地掩蓋消極情緒,而是會讓他們與其他情緒并存。積極情緒并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即使是在糟糕的情況下,也會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比如當他們感到“我很難過”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我仍舊對這件事中的某些因素心存感激”一樣。
但是世界上哪里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呢?每個孩子對于壓力的感受和反應是有著很大差異的。面對“蒲公英型”和“蘭花型”孩子的教養方式就不盡相同。蒲公英兒童皮實,蘭花兒童敏感,根據不同孩子的性格和氣質類型因材施教就顯得特別重要。蘭花兒童更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家庭支持環境,讓他們過有規律的生活,不要試圖改變他們,在鼓勵成長的同時接受他們的敏感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保護和放手之間逐步找到平衡,從而提升他們的心理韌性。
著名的積極心理學家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在她所著的《幸福有方法》一書中,總結了12種可以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即:表達感恩之情、培養樂觀精神、避免思慮過度和社會攀比、表達善意多做好事、培育人際關系、多做熱愛的事、品味生活的喜樂、致力實現目標、發展應對策略、學會寬容與寬恕、追求精神成長以及關照身體。
愿我們都能夠掌握幸福的秘密,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家庭+ 0的平衡點,培養出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