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自己才是心理健康大師英語(其實你自己才是心理健康大師作文)
“笑一笑,十年少”,“相由心生”。這些詞匯本質的“真諦”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心理實驗。他們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各選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羅森塔爾以贊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和老師,并叮囑他們務必保密,以免影響實驗效果和正確性。其實,對于“最有發展前途者”名單羅森塔爾并沒有科學依據,借以自己的權威,撒了一個謊,名單的學生而是隨機分配挑選的學生。
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對18個班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突出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助人與他人打交道。
實驗顯示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暗示作用的,教師受到暗示,對實驗對象抱有更高的期望,而且有意無意間通過態度、表情、體諒,以及給予更多的提問、輔導,贊許表揚等行為,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了名單里的學生,學生則給老師積極反饋,學生的反饋也激起了教師教育熱情,并對名單里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學生的智力、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心理行為和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待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相由心生”,你期望的其實就是你表現的。羅森塔爾效應從心理暗示方面給予人們心理健康方面提供了參考依據,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用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事做人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你心里有光亮,黑暗就會少一點,如果你滿心抱怨,怨人憂天,負能量占據了你內心的“空間”,從而導致你的言行舉止都會透射出負能量的效應結果。其實你本人才是你自己的心理健康大師。
每個人的經歷閱歷不同,心理素質有所差異,但唯一不變的是你自己的心靈才是自己的主宰,對自己的過往的記憶,對未來的期望,以及現狀的心理狀態都是自己的寫照,所以,你自己就是你心理狀態的心理醫生。如果你自己迷茫,或是感到困擾,請先冷靜下來,先暗示一下自己,一切都會順利,心里有光亮,黑暗才會少,摒棄那些無關緊要的焦慮和心理負擔。有了積極向上的正能力暗示,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成為自己的醫生,成為最好的自己。調整心理狀態,謀劃心理主導的理性行為,逐步解決心理困擾,向心理期許的那樣靠近并將期望成為現實。
心理狀態其實就是自我調整到最佳的平衡狀態的一個心靈歷程,這個心靈歷程伴隨著幸福感體現。從西方經濟學角度審視,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謬爾森有一個幸福感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從心理學角度我們可以理解幸福感其實就是自己的欲望、期望與自己實際實現效益效率成比值,也是一種平衡狀態的追求。你的欲望過大,自身的能力和效率效益太小,就會導致內心矛盾,亞歷山大,困在心理未滿足期望而感到沮喪失落,就如《出師表》壯士志為現,身先卒而不得志,“懷才不遇”的心理狀態。
如果欲望過小或期望太小,實際效用能力遠超過自己的欲望期許值了,幸福感就會得不到最大效益化滿足感,心理也會有一種“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內心渾渾噩噩,無所求無所欲的心理狀態,這樣的心理狀態其實也不是一種健康心理。其實現實中,這種“境界”是不提倡的,人是社會性屬于,不可能沒有任何期許。所以,達到心理平衡的狀態才是最佳心理健康的狀態,只有你自己調整好自己的欲望與能力效用之間的平衡關系才是最有利于自己心理健康的發展。
我們自己就是心理健康大師。自己的心理狀態的審視、剖析、研判、實行,是一個自我心理健康完善的一個過程,不僅需要我們擁有事業上棄而不舍的精神,也要保持時常微笑面對人生,從而達到“相由心生”,摒棄心理困擾,從而由心理健康效應至身體健康的良性循環中,從而實現我們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