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的壞情緒,最后買單的都是孩子了(孩子不應該為父母的情緒買單)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這樣一句臺詞: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真的是這樣嗎?作為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的父母,孩子真的是你萬分疼惜的珍寶嗎?
當你心情不好時,有沒有把你的壞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成為你壞情緒的垃圾桶?
當你痛快地發泄時,你知道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嗎?

1.壞情緒是會傳染的,你怎么做,孩子怎么學。
燦燦是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精力旺盛。每天晚上到了11點都不睡,媽媽希望他早點睡,既可以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等孩子睡著了,還能做點自己的事情。
可是媽媽的忍耐終究抵不過孩子旺盛的精力。于是媽媽忍不住對孩子大發脾氣,最后孩子在媽媽的暴怒下哭著睡著了。
連續幾天燦燦都因為晚睡挨媽媽的罵,有一天,媽媽突然發現,平時溫和的燦燦居然開始大吼大叫起來。這時媽媽才突然醒悟過來,自己做了很不好的榜樣。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開始就像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很多都是通過自己最親近的人獲得的。
有這么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學。不管好的還是壞的,還不懂得分辨的孩子,都會看在眼里,全盤照收。
2.父母發泄壞情緒,孩子的無助感會帶來心理傷害。
成成小時候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他的爸爸平常工作很忙,很少陪伴他,對他也非常嚴厲。
迫于爸爸的威嚴,弱小的成成不敢反抗,哪怕他沒有錯,也只能被動地接受爸爸對他的情緒發泄,這種無助感給成成的心里留下了陰影。
他很害怕跟爸爸單獨在一起,只要爸爸聲音大聲一點,他就心跳加快,手發抖。成成上小學后,遭受了校園欺凌,也都不敢反抗。
一位作家說:情緒是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扳機,槍口其實對準了自己。
孩子幼小時候受到的傷害,不僅傷到的是孩子本身,也最終會反射到父母身上來。
3.影響親子關系。
前不久看到一位家長的分享,說孩子上五年級,親子關系非常緊張。孩子不愛和她說話,問她學校的事情,也是只字不吐。
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親子關系降到了冰點,孩子迷上了游戲,媽媽動手打了孩子,結果沒想到孩子還手了!
現在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父母在育兒時會出現焦慮感,經常無法控制地把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達爾文曾說,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所以,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多么重要。
那作為父母,應該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下面有幾點建議:
1.接納壞情緒,進行冷處理。
每個人都有情緒,父母也是凡人,不是圣者。
當發現有壞情緒時,先接納和面對,不要隱藏,隱藏的結果就是孩子一不小心踩到了,遭殃的就是孩子。
所以,這時你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情緒不好,我需要冷靜。這樣的提醒,可以讓自己保持清醒和理智。
2.覺察并反省,找到情緒的根源。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育兒是一件長期的極具挑戰的“偉大工程”,在育兒的過程中,養成覺察并反省的習慣,會讓你在育兒的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也會減少親子摩擦帶來的煩惱。
在覺察和反省中找到自己壞情緒的根源,讓壞情緒的火苗在爆發前就掐滅掉。同時給自己修正的機會,免得自己在一次次爆發后反反復復地后悔。
3.及時跟孩子道歉,減少給孩子的傷害。
跟孩子道歉并不是給父母在孩子面前發泄壞情緒提供退路,更不是丟了身份和面子。孩子也需要尊重。
父母在發泄自己的情緒時,會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我們想錯了。
胎兒在媽媽子宮里的時候,就懂得大人的情緒了,更別說呱呱墜地后在一天天長大的過程中,每天都在感受著父母的喜怒哀樂。
莎士比亞說: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想把搖籃推向何處,取決于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