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 孩子是父母的忘憂堂)
哈爾濱某高校的女生利用課間休息把孩子生在了廁所,還好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送醫(yī),目前女生已經(jīng)被家長接回家里。這一事件經(jīng)抖音發(fā)酵,迅速傳播開來。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wù)經(jīng)驗總結(jié):家庭教育應(yīng)實現(xiàn)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yè),家長你認可嗎?
有網(wǎng)友批評學校監(jiān)管不力,有網(wǎng)友批評同學冷漠忽視,也有網(wǎng)友感慨女生堅強……
我認為問題的重點既不在學校身上,也不在同學身上,而是女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我們可以由以下三個問題展開思考:(文章有點長,請耐心看完,絕對有收獲)
1、這個女生知道自己懷孕嗎?
2、為什么她不跟父母溝通?
3、為何還要反鎖廁所門?

“女生知道自己懷孕嗎”
剛滿18歲的女生應(yīng)該還處在懵懂的時候,對愛情和自我保護方面認識不夠清晰,出了問題不能只抱怨女生。
既然不能抱怨女生,那么又該由誰來承擔孩子安全教育的重任呢,是父母還是學校?
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家校共育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共識,學校需要承擔學生安全教育的重任,就可以代替家長身上的責任嗎?顯然不可以!
可是有些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但自己不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還反對學校進行相關(guān)教育,認為這樣的課程會帶壞孩子。
山東臨沂的初三老師張XX就是因為在課堂上展示了安全教育的圖片,被家長視為洪水猛獸給投訴到教育局,最終丟了飯碗……
安全教育自古以來就是諱莫如深的話題,在家庭教育里存在很多誤區(qū):
1、年齡誤區(qū)
很多家長要么以為小孩子不需要安全教育,要么以安全教育會導致孩子過早地發(fā)生某些行為。
孩子遭受侵犯的年齡越小,對ta心理發(fā)育的影響越大,會影響ta的親密關(guān)系和取向,還有些孩子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彌合傷口。
對兒童的侵害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罕見,一旦遭遇了,父母后悔都來不及了。變態(tài)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還是存在這樣一群針對兒童犯罪的人,甚至還有一些這樣的亞文化團體。
據(jù)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清楚地顯示,安全教育不僅不會導致某些行為過早發(fā)生,反而能導致推遲的、更負責任的某些行為。
2、性別誤區(qū)
由于男女孩身體構(gòu)造的差異和傳統(tǒng)思維的作怪,很多父母以為男孩子比較安全,忽視了男孩子的安全教育。
忽視男孩子的安全教育可能會帶來以下幾種消極的后果:
男孩子可能因為過早發(fā)生某些行為或者邊緣行為,影響學習成績和身心發(fā)育。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就深受其害,失去了生育能力。
男孩子也可能成為侵害事件的施暴者,走上犯罪的道路,鋃鐺入獄,浪費了大好青春。
如果遭受了專門針對男孩子的侵犯,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取向。桃子爸爸接待的兩位高中生求助者,就是因為遭受了爸爸朋友的侵犯,一位后來踏入了同X戀的圈子,一位進入了跨X戀的圈子
3、主體誤區(qū)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安全教育是學校該做的事情,家長只需要配合就好了。
但是學校開設(shè)的課程往往是一對多的,沒法涉及到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X又是一個相對私密的問題,離不開家長的單獨溝通。
家長才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孩子遇到了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私密問題,還需要家長從中答疑解惑。
4、認識誤區(qū)
有些家長認為安全教育是諱莫如深的,自己也是從這樣的階段慢慢過來的;還有些家長認為安全教育是無師自通的,長大了自然就會了。
其實這樣的理念都是不正確的,安全教育跟其他教育沒有任何區(qū)別,都是需要有人指導和引導的。
如果家長不做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尋求其他方式、其他人的引導,比如黃色書籍和視頻,一旦發(fā)生了,孩子又沒處宣泄,就會發(fā)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如果安全教育做好了,這個女孩應(yīng)該不會提前偷吃禁果,即使偷吃了,也知道該怎么處理,一旦發(fā)生了意外,也能發(fā)現(xiàn)懷孕的事實,提前安排。
“她為啥不跟父母溝通?”
如果女孩知道自己懷孕或者不知道自己懷孕但發(fā)現(xiàn)了身體的變化,她為什么不跟父母溝通?可能的原因如下:
1、女孩覺得羞于跟父母溝通
2、女孩害怕跟父母溝通
3、女孩覺得跟父母溝通沒有用
羞于跟父母溝通的孩子可能是在家庭關(guān)系中被父母羞辱習慣了,他們既敏感又自尊。
即使遇到了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也要硬著頭皮扛下來,哪怕危及生命都不愿意求助父母。
實在頂不住了,等到告訴父母的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就是我們常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一個隱私部位做了小手術(shù)的男孩子傷口崩了,沒法去上學,父母就羞辱他,認為他是找借口不想上學。孩子就很絕望地告訴咨詢師,我不愿意跟他們溝通,因為講了也沒有用,他們也不會相信我。
害怕跟父母溝通的孩子可能是在家庭關(guān)系中經(jīng)常被父母暴力對待,哪怕是受到了傷害,不但得不到安慰,還會被叱責和體罰,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跟父母閉口不言。
濟南某大學女生提到的一件事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她在浴室洗澡時撞到了架子,腳被劃破,流了一地的血。爸爸惡狠狠地扔來一句,“怎么不把你的腳割斷”。從那以后,她不敢生病不敢出意外,只怕爸爸會生氣。
覺得跟父母溝通沒有用的孩子可能是生活在了一個冷漠的家庭里,自己的需求從來沒有被滿足,遇到了問題沒有獲得父母的支持,漸漸對父母失去了信心。
一個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被同學污蔑、被老師暴打,卻從來都沒有跟父母說起過,就是因為小時候他在外邊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也沒有人過問。說了沒有用,索性我就不再說。
“遇到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為什么還要鎖門?”
很多人也會疑問,這個女生為什么在這樣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還要關(guān)上門呢,這可是有一尸兩命的風險啊!從當事人的角度來說,無非有以下三種可能
1、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方便處理事情
由于安全教育的缺失,女生根本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也沒有當回事。
進了廁所隔間,就習慣性隨手把門鎖上了,孩子出生以后造成的疼痛和虛脫讓她失去了開門的能力,差點釀成大禍。
2、感覺難為情,不想讓人知道
可能女生覺得這事很丟人,不想讓別人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可能帶來的巨大危險。
在危機關(guān)頭,她還是選擇了面子,忽略了生命,也有可能沒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當一回事。
3、怕麻煩別人,或者沒找到值得相信的人
可能在女生的意識里,麻煩別人是一件很不情愿的事情,也或者她實在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即使那個讓她懷孕的人都不值得相信。
所以她選擇了一個人面對這件事,也一個人承擔了巨大的風險。
總結(jié)
幸運的是,女生和孩子都順利得救了。
但是留給家長們的思考才是剛剛開始,都說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可是一旦狂風暴雨來臨的時候:
ta能識別出來嗎,
Ta能告訴你嗎,
ta能安心停靠嗎?
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孩子才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所以父母們應(yīng)當重點關(guān)注以下幾點:
1、教會孩子怎么去做比幫ta去做更重要
避風港不是守護神,是孩子需要的時候進可攻、退可守的大后方。孩子只需要在前方拼搏,而我們就是最后的懷抱,是最后的療傷處和東山再起的基地。
麗麗同學從小爸媽離婚,跟姥姥一起長大。姥姥從來也不放心她的一切,即使上大學了,還是擔心孩子會走丟。可是年紀大了,沒法陪讀了,天天在家里干著急。
我告訴她,擔心孩子迷路沒有用,不如教會她學會利用手機導航,萬一真遇到了問題還可以通過識別線桿定位聯(lián)系110的方法。
2、成為孩子的朋友比保姆和保鏢更有用
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保姆,不幫ta干活,幫ta舒緩情緒、幫ta出謀劃策,做ta的狗頭軍師,讓ta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小姑娘告訴媽媽我談戀愛了,媽媽不是像個保護神一樣歇斯底里地找老師、找男生、找對方父母,而是心平氣和地告訴她:我女兒很優(yōu)秀,有男孩子喜歡了,他喜歡你哪一點,你又喜歡他哪一點,你覺得他有什么需要進步的,你有什么需要進步的。
然后順勢引導孩子做該做的事和不該做的事,把他們的交往引導向有利于學習的方向。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會知分寸,也會考慮父母的建議,即使真的發(fā)生了什么事也會第一時間告訴家長,不至于釀成更大的慘劇。
一味地壓制孩子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叛逆心理:你越禁止,我越要做,做了還不告訴你就麻煩了。
3、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發(fā)現(xiàn)問題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真正對策,一味地著急、控制、要求只會適得其反。
哈爾濱職校女生的父母如果能看見這篇文章,請別著急去責怪孩子,而是應(yīng)該是耐心地分析孩子這么處理問題的原因,幫助孩子走出認知的誤區(qū):遇到問題,積極求助。
如果父母糾結(jié)責怪孩子怎么不知廉恥、尋找那個不責任的男人,只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把孩子的執(zhí)念打通了,那個男人找不找意義也不大了(前提是不存在女孩被侵犯的情況)。孩子還是有機會尋找一個真正愛她也愿意接納她的男人重新開始。
4、放下焦慮比挽起袖子更有效
家庭教育的最大敵人是焦慮,引起焦慮的往往是不合理的認知,焦慮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挽起袖子。
一群一年級的學生家長在討論孩子學習跟不上的問題,他們的焦慮來源于一個錯誤的認知:孩子一年級就跟不上,后邊可能就步步跟不上,這輩子就可能報廢了。
在這種不合理的認知之下,他們天天對孩子各種大發(fā)雷霆、語言暴力,卻不知道無形之中,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可能影響孩子以后的成績。
其實小學階段,尤其是一二年級,成績沒有那么重要,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專注力、再培養(yǎng)好學習興趣,剩下的就不用家長操心了,或者說操心也沒有用了。
此文價值無價,如果你看完了,就點個贊吧,權(quán)當對作者思考的的支持,如果您有不同意見,也可以留言發(fā)表,我們一起探討學習。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