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問題)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前段時間,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的時候聊起,她家里有一個讀六年級的弟弟,她的母親和弟弟每天都在吵架弄得她很壓抑。母親和弟弟吵架的原因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生活中的小事。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因為孩子一直在玩手機和電腦,而經常馬馬虎虎的完成作業。晚上的復習計劃等等全部被打亂。母親多次勸說都沒有用,就開始進行打罵教育。雙方都各執一詞,導致不歡而散。
事后,孩子明白為什么母親如此的生氣,并且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但是依然沒有任何的改正。而母親也知道自己過于沖動,應該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進行教育。雖然大家都重歸于好,但是母親還是覺得要深入了解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不過不用擔心,用專業的語言來解釋就是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子聯結斷裂,溝通困難,又重新聯結和好如初的過程。
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什么是親子聯結,親子聯結就是屬于親子間的相處狀態,在嬰幼兒時期,親子聯結比較強烈。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多,父母用溫柔的方式對待孩子,都是對孩子滿眼的信賴和期待。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都會出現聯結–斷裂——再聯結的過程,差異的是中間間隔時間的長短,一旦斷裂到了極端,孩子和父母相互排斥的問題。很多中國傳統家庭當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往往存在障礙,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父母忍不住進行批評教育。但是,過度的批評教育會導致孩子心理發展不健康,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要想解決這一難題,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為什么會有這種問題的產生。
為什么父母與孩子溝通難?
第一:親子溝通的方法不當,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親近。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忽略孩子的內心究竟在想什么,認為孩子在實踐方面的經驗比較缺失,總在扮演著權威角色。認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被父母的扼殺,沒有勇于表達自己的內心的真實想法。
第二: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充滿嚴苛、少了溫情。
很多中國傳統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一種嚴厲的方式來教導孩子。有句話曾經說”慈母多敗兒”,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以嚴格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很多時候,家長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教育的問題,給孩子設定各種各樣的目標,有新聞曾經指出,孩子從睜開眼的那一瞬間就被各種的補習班興趣班來堆積休息日。沒有給孩子自我的空間。面對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的時候,總是以一種嚴厲的態度去訓斥孩子。孩子慢慢的就會逃避和父母進行溝通的機會,親子關系逐漸疏遠。
親子聯結的重要性超出父母的想象
親子聯結表現的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關系緊密,孩子就能從父母身上獲取自身需要的情感需求,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快樂程度,幫助孩子的健康成長。相反,如果親子關系疏遠,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可能會受到影響,這樣就會間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道路,由此可見,親子聯結對于孩子有著重要意義。
“游戲力”是解決父母和孩子溝通問題的重要法寶
很多家長并不了解游戲力是什么。游戲力被很多人喻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可以用游戲來修補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游戲能夠幫助孩子更容易掌握個中道理,能夠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給他灌輸的知識。同時在游戲中增加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
孩子簡單易懂的語言通過游戲力表現出來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建立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很多時候,孩子的哭鬧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只不過由于身份角色的不同,父母往往無法理解。游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通過玩游戲”翻譯”孩子簡單易懂的語言。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明白個中道理,我們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做給他們看,親身示范”,讓孩子明白個中道理。在游戲過程中,通過游戲時不斷的思考,了解闖關規則,一起嬉戲玩耍,不斷建立活躍的接觸。讓孩子更容易與父母進行接觸和溝通,讓孩子更加容易明白父母的意思。
游戲力更加容易幫助孩子心理和智力發展
孩子天性活潑愛玩,有趣的游戲當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也更能展現自我的情緒,變得自信大膽。
父母經常的嚴厲呵斥,容易導致孩子心理發展不健康,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長期的呵責,孩子在外人面前容易表現不自信,無法勇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容易隨波逐流。有些膽怯或者缺少陪伴的孩子,游戲能夠幫助他們走出陰影。在有趣的環境中產生歡聲笑語和積極的情緒。有利于孩子在身體和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不同的游戲起著不一樣的作用。比如說闖關游戲中,能夠鍛煉孩子和父母合作能力和膽量。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能夠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孩子和父母的親密接觸。
游戲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孩子的心房
很多時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和父母進行溝通,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作為父母要不斷的為她繪畫出美麗的世界。孩子始終是”天真爛漫”,游戲力通過游戲表達出來。游戲是孩子的另外一個世界,游戲中簡單的語言能夠反映出孩子的內心世界。游戲能夠幫助孩子簡單明了的反應內心需求。通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游戲,父母把自己想要表達的道理以一種易懂的方式”做給他看”,父母在游戲中體現的一種示范作用。
有時候不要過分斥責孩子們玩游戲,畢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及時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孩子不會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全盤傾訴給父母聽,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有時候父母無法真正認識到和理解孩子的想法。而游戲中的真情流露能夠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狀況。
所以,首先先進入孩子的游戲世界吧
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簡單的小游戲,簡單易懂,父母和孩子都容易上手。
1、蒙貓貓小游戲
這個游戲適用范圍比較廣,針對的主要是1歲以內的小孩子,家長需要的道具也是比較簡單的,日常中的小物件就可以,比如說毛巾等等。用道具將自己的臉或是孩子的臉擋住,然后以一種溫柔的態度詢問小朋友”猜猜我在哪里呀”等,隔一會再把道具移開,沖孩子說到”我在這里呀”
這個游戲很簡單,也是最經典的親子聯結游戲,它能很好的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而且也巧妙地從另一方面親子聯結的過程,也就是”看見我——見不到——再次見到”,讓孩子親自感受聯結斷裂、重新聯結的過程。
2、傳球游戲
這個游戲也十分的簡單,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找一個和孩子腦袋差不多大的球,并且我們要注意傳球的速度。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尚未發展健全,作為家長我們要適應孩子的步伐。通過傳球游戲,父母和孩子能夠建立一種合作的關系,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