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細節,培養優秀的孩子作文(抓住細節,培養優秀的孩子心得體會)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的教育很難,其實只要用心留意,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潤物細無聲”,教育就像涓涓細流,經年累月,就會厚積而薄發。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從每一個細小的行為開始,如果家長能夠持之以恒,一定階段之后,你會發現孩子在向你期望的方向前行。學齡前的孩子,兩三歲時,一些好的習慣已經可以慢慢培養。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一、學會禮貌待人
三歲左右的孩子,媽媽們經常會帶孩子出行,電梯中、馬路上會碰到一些熟悉的親朋好友,及早告訴孩子,學會問叔叔好,阿姨好,第一次、第二次是大人有意識的指導,到了第四次、第五次你會驚訝地發現,孩子自己主動地和叔叔阿姨打招呼了,朋友在贊賞孩子的同時,其實是在贊揚你教子有方。
二、逐漸具有安全意識
孩子小時候出行時,家長會緊緊牽著孩子的手,生怕摔倒,瞌著拌著,其實安全意識不僅父母要有,也應時時滲透給孩子。比如走在小區的路口,大人要告訴孩子,”這里是路口,先要左右看,沒有車再過”,大街上過馬路,要提示孩子先看紅綠燈,每天出行時,語氣溫和地及時提醒,慢慢地孩子就不會在小區里亂跑,也會逐步增強自我安全意識。再如孩子小時,走路難免會摔倒,或碰到桌子、椅子,這時不要用一些傳統的方法,拍打桌子或踩地,而要慈愛地告訴孩子:“走路時一定要自己小心,否則就會摔倒”,要從小教給孩子自己樹立安全意識,發現自己的問題,長期以往孩子就有了自我保護意識。
三、行為習慣早培養
作為一名25年教齡的老師,在學校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孩子成績優異,常常受到表揚,家長覺得成績好就行了,往往會忽視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事事包辦代替,導致一些孩子缺少基本的動手能力,長大后事事依賴父母,很是頭疼。其實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大約三歲時,特別喜歡跟大人學干活,比如洗襪子,這時我們不要忙著把孩子推出衛生間,而是一邊洗、一邊引導、告訴孩子怎樣洗,嘗試和孩子一起洗,你會發現孩子非常高興,學的很認真,盡管水會灑到地下,剛開始洗不凈,但是他的習慣有了,終會慢慢洗凈,不再依賴父母。其實這個過程也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也就是教育中常講的以孩子為主體,大家慢慢體會吧。這些生活中的細節就是教育,教育并不復雜,良好的行為貴在堅持。一天、兩天差距看不出,一年、兩年就會與眾不同,讓我們共同為孩子的明天駕起美好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