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懂事,從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開始(孩子越來越懂事,這是每個父母)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用這樣的語言來懷念母親: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其實,真的是這樣的。雖然說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是最辛苦的,也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潛移默化受到母親的影響。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母親是一個家里的風水,是一個家庭是否幸福的風向標。
但很多母親在想著孩子、想著家人的同時,往往卻忘記了愛自己。
在讀國際知名的心靈導師,美國新時代運動領袖,著名作家和演講家 露易絲·海寫的《生命的重建:自愛篇》中,就告訴我們,愛自己,是我們所能給予自己最重要的禮物。
在面對人生的種種不如意時,應該如何“愛自己”,如何“啟動心的力量”,挖掘自己與生俱來的潛力,去釋放壓力、克服障礙、釋懷怨恨、醫治傷痛,實現從心理到生理的“整體健康”,提升生命的質量。
實話講,在年輕的時候,自己根本是讀不下去類似這種心靈成長的書籍;
但這幾年,在育兒中遇到一些破折,最終通過學習發現所有的育兒問題,其實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才開始去尋求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也開始接觸正念、失修,開始深入內心探尋自己,了解自己,慢慢的變得愛自己,也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內在力量,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
真的學會愛上自己,才發現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太爽了!
自己變了,擁有內心的平和后,家里的氛圍就變了,孩子的行為也變了,一切都是很美好,家庭關系親密無間,孩子反而習慣和行為更自律了,變得更加開朗和懂事,愛,讓一切都變得更好。
那么,在讀《生命的重建:自愛篇》這本書,結合這幾年自己在探索的、學習的,很想跟大家,特別是媽媽分享3點,會讓自己的心回歸,讓自己愛上自己,讓家里充滿了愛。
第一、我們發自內心愛自己,才能無條件愛別人。
這句話聽著很容易,但是其實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愛自己。更可怕的是,我們會把內心的恐懼、害怕、擔憂又投射到孩子的教育中,如果沒有覺知的情況下,很多媽媽是不得知的。
比如,你是否因為孩子不懂事或者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成績,而擔心孩子以后會找不到好工作、沒出息,而大聲苛責孩子?
比如,你是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而感到無力感?
其實,媽媽的這些行為和習慣,很多時候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來的,有些還是有著創傷痕跡,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所以,媽媽們變得焦慮、迷茫、暴躁,同時又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這些都是媽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對自己過分苛刻了。
但媽媽學會了愛自己,接受當下的自己,與自己和解,那么媽媽也就學會了無條件愛自己,愛孩子,整個家庭的氛圍也就改變了。
我在看這本書時 ,才發現自己真的很不愛自己呢,因為我總是因為做事情沒有達到預期,而不斷地自責自己。從而也把這種心態投射到孩子和同事身上,現在看來,好在有所覺醒,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我們是活在此刻,感受著此刻,經歷著此刻。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駕馭自己的思想和言語時,便有了塑造生命的工具。
當我們學會愛自己,何時都是無條件地信任自己,我們這個人就會變得更有力量,整個人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我們對自己的愛,會促使我們從受害者變成人生贏家。
第二、消除我們錯誤的思維模式。
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感想?
想一想,當你成為媽媽、成為父母后,回想你最近遇到的問題、你平時的常見想法都是哪些詞?是否是批評、恐懼、負罪感或者是怨恨?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背景不同,家里的氛圍和父母的行為舉止總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例如,你總是呆在喜歡批評你的家里,那么你長大后也很容易成為一個喜歡批評別人的人。
但好在這次都是可以改變的。
這里要很放心地告訴大家,不管過去別人如何對待你,或者教給你什么都不重要。
當我們非常認真地審視自己時,
不要否定,也不要刻意隱藏,就是我們覺醒的開始,接下來美好的時光就會慢慢靠近我們。
只要你想改變,開始放下錯誤的觀念,你就會體會到活在當下的喜悅。這是真的。
第三,孩子進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教育有特殊性。
青春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他們可能出于被接納的需要,通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因為他們擔心真實的自己得不到接納和愛。
但同時,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孩子也有壓力,比我們小時候經受的壓力更大,要面對網絡的誘惑、藥物的濫用、身體虐待、校園暴力、同輩壓力、家庭問題,還有環境、犯罪等問題,每一項單獨拎出來都讓人焦頭爛額。
我們當父母的,不可能再跟他們說話按照小時候的那樣,“你不要xxx” “你不行!” “不能xxx”等諸如此類的話語,這樣只會讓孩子不愿意跟我們交流,甚至會逆反,反著跟我們做,導致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糟糕。
理解和尊重孩子,讓家里充滿愛與信任,那么這種情感的流動,自然會感染到孩子,也會讓孩子懂得愛與信任。教育,本質上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