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叛逆,不聽話?家長試試這四種方式對不對(孩子叛逆期在學校不聽話怎么辦)
如果,你自己心里的好孩子被學校老師說是“叛逆”、“不聽話”,你會怎么辦?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暑假到了,很多家長都在計劃著帶孩子出去旅行或者探親。總之,無論哪種方式,都會盡可能的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放松一下,給自己和孩子放個假。
但是,鄰居李先生一家卻是放松不下來。用李先生妻子的話是“我們家最近的氣氛比較緊張。”
?
原因是,孩子考期末試,孩子老師就找到家里來了——“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不按時完成作業,不配合老師要求,考場上頂撞老師,可以說非常叛逆。”
聽到老師這么評價孩子,李先生覺得特別尷尬,直到送走了老師,李先生都還在羞愧和憤怒之中。
作為孩子的父母,李先生和妻子都很難相信老師口中那個如此叛逆的孩子會是自家兒子。
李先生妻子說:“我們一家都覺得難以置信。我之前都覺得孩子太靦腆溫和了,還擔心他在學校會受欺負,沒想到他在學校里會是這種表現。”
我問她:“孩子平時在家,有提過老師或者同學怎么樣么?”
她說:“之前很少提學校的事情。也就前段時間,孩子說過老師對他不公平,問他哪不公平,他也不說。”
動媽想起之前看過的《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5個特殊兒童,在周六的早上會一起受到處罰。老師要求他們待在圖書 館里哪也不許去。其中一個情節是,一個孩子與校長助理對著干,結果因為大聲抱怨而一次次被罰課后留校。
這個孩子的例子是很多叛逆的孩子在處理自己與學校關系時,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最好例子。
也就是說,公平地說,通常我們從孩子那里聽來的發生在學校的事情,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如,鄰居孩子說老師對他不公平,也許只是孩子作業交晚了而被老師批評。
那么,到底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在學校出現叛逆行為呢?
老師的教學風格
有些老師為了防止孩子課上調皮搗亂,就會很嚴厲,但是對于比較有“性格”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會更加叛逆地區反抗老師的這種嚴厲,如用怪動作分散老師注意力,故意犯錯或者夸張來愚弄大家。
動媽讀初中時,班上有一個男生,每次老師寫板書時,他就會在后面做鬼臉,然后就有同學會忍不住發笑,或者在老師巡視課堂時,他就偷偷往老師褲子上畫筆道兒。
他好像特別樂于看老師被他愚弄的樣子,并且以此自豪,完全不懼怕老師的嚴厲。相反,老師越嚴厲,他叛逆的就越厲害。
老師質問學生
有些老師尤其是教學風格比較嚴厲的老師會喜歡質問學生。如質問學生“為什么”“怎么回事”。
動媽說的那個男同學就經常被老師質問“你為什么不完成作業?”或者“為什么你總有那么多理由?”起初,動媽也不理解被質問有何不可。
直到,一次動媽自己把老師布置的作業落家里,老師質問我“你為什么會犯這種錯誤?”當時我才體會到被老師公開質問時到底什么感受——缺乏安全感。
而一般來說,學生在學校和在孩子在家里一樣,越沒安全感就越想與老師對抗。
老師責備和羞辱學生
心理學說:“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如果,老師經常用一些責備的語氣或用一些非言語的蔑視性的動作,比如翻白眼、嘆氣等就會讓學生覺得很受侮辱。
動媽記得自己讀初中時,語文成績雖好,但是卻一直分不清一些多音字在某些詞語中的具體讀音。為此,特別努力的琢磨和分辨發音要求。
但是,一次語文老師請假,由代課老師代了兩節課。其中一節課上,這位代課老師搖頭嘆氣地說:“哎,這發音都是小學時學的,你這還不如小學生準呢!”
這老師說完這句話,我就覺得自己臉和耳朵特別燒,不用照鏡子都知道肯定通紅了。當時覺得特別沒面子,特別討厭這個老師。
幸運的是,動媽當時的語文老師只是請了那么一次假,很快她就回來繼續教我們語文了。
而在對待我的問題上,她與那位代課老師做法完全相反,她始終堅信“你只是基礎薄弱,但是夠努力”。而在她的幫助下,我終于克服了多音字辨別的問題。
老師給學生貼標簽
其實,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給孩子貼標簽都是個特別不明智的做法——除了讓孩子反感甚至往“標簽”上發展,沒有什么益處。
在學校里,有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不了解的老師可能就會給學生貼“多動癥”、“調皮搗蛋”、“干擾課堂”等標簽。
表哥家12歲的兒子就被貼了“調皮搗蛋”的標簽。
“明明是我前桌向我借鉛筆,我只是把鉛筆給她,就被老師罵說打擾同學學習,還告訴我爸說我總是調皮搗蛋。”他說,既然老師都認為他調皮搗蛋,那么他為什么還要在這個老師課上乖乖聽講呢?
如果,孩子真的是因為這些原因而在學校叛逆、不聽話,我們身為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保持冷靜、堅定和非控制的態度
作為家長,我們肯定希望孩子能夠獲得最好的教育,最大的尊重。這一點希望與孩子就讀的學校無關。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能太情緒化,反應過激,指責和為難學校人員。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可能保持冷靜、堅定和非控制的態度。
在我們與學校工作人員接觸時,既不要被他們以及學校的規定嚇壞了,也不要太盛氣凌人和過分苛刻。只要把孩子在學校里的需要充分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如果可以,可以和負責跟進孩子的老師保持一兩周一次的固定溝通,了解學生在校進展,彼此合作。
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作為家長,我們還應該盡可能多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切。了解的越多,工作就越容易做。
這一點,可以仿照一些國外初高中學生家長——把學校網站及網址記錄下來,把學校日程表和老師聯系方式、學校規則和制度打印下來。
這樣一來,身為家長我們就能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發生著的事情。
當然,我們還需要了解學校即將實施的計劃以及孩子的家庭作業。和孩子的老師保持聯系,盡可能及時地與他們交流。并且對于老師們一些好的教育方式及時地表現出興趣。
孩子的一些情況要提前告知老師
很多老師對孩子提出一些批評或者意見時,其實可能沒那么了解孩子。
動媽在上初中的時候,頭發顏色發黃,然后就有教導主任特別嚴肅的要求“必須把頭發染回來,否則停課”。還是班主任老師說“這孩子頭發從小就發黃,不是染的。”
回家后,動媽和父母說起此事。父親說“幸好你老師和咱家熟,不然還真以為你這是染的。”
充分利用好家長會
在我們參加家長會之前,想好一兩件要和老師討論的事情。如有關孩子的考試成績、家庭作業、課堂參與和態度或者請教老師,我們該怎樣幫助孩子達成這個年級水平的目標。
而對于老師給孩子的認可或者表揚,我們要記得一定傳達給孩子,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孩子更好的發展。
如果可能,我們也可以考慮帶著孩子與老師見面。就如動媽在前面說的,叛逆孩子有時候不能精確而完整地描述一些情形。而如果是你們三個人的會面就既可以避免問題的不全面,又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當然,還要記得及時地向老師表達感謝和認可。
動媽寄語:
沒有家長會愿意聽他人來指責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說學校老師對孩子有意見并反饋孩子叛逆,那我們就應該去考慮具體的情況和原因了。
盡可能地做到保護好孩子,保護好老師,還有我們身為父母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