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的困惑怎么寫(親子關系的困惑有哪些)
描述: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三歲的女兒,感覺力不從心,我能明顯感覺到我在摧毀小朋友對我的信任感,但是我不知道我那里出問題了
先說下背景,女兒出生到一歲,在外公外婆家,晚上我和我先生哄睡,經歷過單手抱著娃喂奶,單手改ppt的崩潰日子,一歲到今年9月份,外公外婆單獨帶,能去拖班的時候,就白天送去托班,今年九月份帶在身邊。
目前情況,小朋友早上我先生送去幼兒園,放學我去接。
開學第二天,我因為不得不的情況,請其他人代替接了她,之后她天天出門就會不停重復她的放學時間,和我確認要接她哦。這個事情我很明顯感覺到,她其實安全感被我破壞了,雖然當天我接回她她還很開心和我玩鬧。但是暫時我也不知道怎么消除她的不安全感。
還有就是早上起床后,我先生做早飯,我喊小朋友起床,小朋友賴床,不樂意起來,因為時間緊張,加上小朋友各種不配合,我的火氣非常容易點燃,之前都是盡量哄著,今天我說你不起來就算了,隨即轉身去洗漱,小朋友哭著跑來找我,就是很凄慘的那種哭,叫媽媽抱,但是也是不愿意配合換衣服或者刷牙。
還有就是吃飯,我不會做飯,水平在第一次水煮蝦就放了蔥,沒有姜片沒有料酒,小朋友吃飯非常困難,其實就是吃吃玩玩,之前老人都是喂飯的,我選擇你自己吃,不吃就不吃,吃飯苦難到,我焦慮我的菜是不是真的太難吃,還是她真的不餓
有一次帶她出去,她非要去超市,拿著兩顆龍眼不肯放,硬要買,我沒有同意,哭著要吃,我說今天的計劃沒有逛超市沒有買這個,所以不能買,我不希望她養成亂去超市買東西的習慣,說服她或者她看我態度太堅定沒有買,但是出門要求我抱著她,來回逛,不可以回家,不可以放下,情緒非常鬧,有種發脾氣的感覺
感覺應該是我的問題,但是我不知道具體問題出在哪里,最可怕的其實是,我開始使用冷暴力面對孩子,當我發現的時候,有點不寒而栗,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求助改善的辦法,或者我應該如何引導,另外還有個困惑就是,拒絕孩子的要求,應該是用什么辦法呢,或者怎么讓他配合日常的生活安排比如說早上的打仗時間
————————————————————
有個童謠說的好:“一歲兩歲惹人愛,三歲四歲惹人踹”。
因為3歲的孩子已經有著各種幻想和想象,開始會玩角色扮演,會將故事,開始有著更豐富的情感,更獨立的意識。在更自我的同時,卻又不具備成熟的自控力、判斷力和協調能力。
在這樣一個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會面臨許多挑戰。
孩子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孩子的天性就是“我即世界”,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講,這個“我即世界”的階段對孩子來講也至關重要,ta要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對自我最基礎的全能感和安全感。
而當孩子逐漸長大,會慢慢發現他人和自己原來不是一體,自己有許多需求無法被立即滿足,會開始遭遇挫敗。而“適當的挫折”則是孩子開始學會控制自我、開始社會化很重要的一環。
看得出來,題主真的對自己有時候的一些表現很自責,也很焦慮,你真的很想成為一個好媽媽。這種焦慮,再加上孩子哭鬧時候的沖擊,真的會很令人抓狂。
對教育孩子來說,最困難的就是,在孩子激起你煩躁的時候,還能包容自己情緒的同時,也要去包容孩子的情緒。
這種情緒能力,是許多家長所匱乏的,也是題目中提到的,“最可怕的其實是,我開始使用冷暴力面對孩子,當我發現的時候,有點不寒而栗,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這種情緒能力,其實來源于我們的依戀關系。簡單來說,我們被怎樣對待長大,我們就會怎樣去對待孩子。
而對于老一輩家長來說,能養活娃就很不錯了,那時候也沒有更多余力來講究。從這點上來說,題主從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開始反省自己,就已經比父母輩們做的更好了。
從依戀關系的角度來說,無論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歸根結底要讓她知道:即使媽媽會不高興,會訓你,會希望你做什么不做什么,但媽媽永遠愛你。
而這種愛,對國人來說,恰恰是最困難的表達,我們習慣了藏在心底,卻很難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去溫柔的抱抱他們,去安撫他們,甚至去和他們道歉:“媽媽知道你現在很不開心,很難過,媽媽剛才也做的不好,不應該不理你,但是早上的時間真的很緊,媽媽也很擔心,我們要不要試試明天早一點起床,或者你洗漱更快一點就可以多睡幾分鐘?”
和孩子溝通的要點就是,家長也要“蹲下來”,去和孩子“平視”。
因為在3歲孩子這個階段,家長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但同時有些道理對孩子來說又太難懂,家長想解釋也無用。
所以,“立規矩”不是一蹴而就,這要求家長自己也要一以貫之,否則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就是知道其實ta可以不遵守這種朝令夕改的規矩。
而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抓狂的時候,有的家長可能就會暴怒大罵,或者直接回避孩子。這時候不妨讓自己冷靜一下,比如深呼吸、在自己心里默念“暫停”,等自己情緒平緩一點,能夠和孩子平靜溝通之后,再去和孩子交流。
交流的重點是,你理解她的感受,但是她不能用這種行為(賴床或者其他)來解決,但是你們可以一起想想辦法去解決。
孩子的情緒能力,來自家長的情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