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認知(從認知發展的階段來看2到7歲兒童正處于)
親子交流影響兒童的情緒、安全感、語言甚至認知發展,那么這次借著上次談兒童知覺的四種狀態、意義知覺發展的四個階段來看一看,到底要怎么把握和不同年齡的小朋友聊天、如何去擁有更好的親子閱讀體驗呢?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孩子說話你聽不懂,你說話孩子不聽;孩子不說話、不想說、說不清、說話慢、說話晚……都像是不知道什么時候種下的盲刺,讓人的心隱隱作痛。
今天從聊天開始,把刺拔了,原來做一個會聊天的父母是如此愉快~
意義知覺發展的四階段
上次我們講到,意義知覺的發展有四個階段:
① 物體階段
② 作用階段
③ 特征階段
④ 整體關系階段
那怎么和不同年齡不同發展狀態的小朋友聊天呢?這里的重點就是一定要按照寶貝的節奏,配合寶貝,同時寶貝能感覺有趣和有成長的空間。
凝視、微笑、擁抱和堅定的目光
第一,觀察孩子的語言發展,如果還處在咿呀學語的狀態,那么一些孩子發出來的音素就非常適合媽媽和寶貝去互動使用。
還可以把寶貝發的音和其他音組合在一起,創造趣味性;再比如孩子能叫“爸爸、媽媽”了,那么就可以去做一些相同韻母詞的有趣互動,做一些動作、表情、配合聲音的變化,寶寶就會很喜歡。
帶有有趣聲音的繪本
這個階段的關鍵是對關注感官要素的體驗,特別是色彩和聲音,激發孩子自然興趣的發展。
第二、孩子對各種物品感興趣,就可以用安全衛生的物品去觸摸寶貝的皮膚,或者合適的話也可以讓寶貝拿著,我們可以告訴他們這是什么,做一些平時使用到這些物品的動作,寶寶也會覺得非常有趣。
那么,平時家里最常見的物品(如衣服、餐具、玩具)、各種食物、自己的身體,戶外的各種植物、碰到的人、小動物、交通工具……只要是寶貝感興趣的,都可以說給寶寶聽。滿足這個生命時期的體驗,小朋友長大之后就不會有這個時期的功課再找回來啦~
親近真實的物品和場景,認識事物
第三、小朋友發現了自己雙手的秘密。我們會發現,孩子熱衷于用自己的雙手打開、合上,插進去、拔出來,按一按、擠一擠、擰一擰……
他們由衷地熱愛發現自己雙手的能力,那么我們就完全可以利用起來所有有趣而安全的素材,一個軟球、一個空首飾盒子、一個存錢罐、一個零錢包、一把鑰匙、一個遙控器、一條毛巾……最簡單的生活物品,就成了寶貝最棒的玩具。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小朋友有爸爸或者媽媽的陪伴,而且手部肌肉得到鍛煉,還在這個過程中有所發現。爸爸媽媽們也不要覺得自己“話癆”,微笑著清晰地告訴孩子TA用雙手做到的事情“你打開了盒子噢~”“原來扭一扭這個荷包就開了!”
生活物品和生活技能
這些?體現?著?物品?與?人?的?價值?。另外,爸爸媽媽?們?也結合著孩子的興趣,講一些適合TA們的繪本吧!
真的這么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育兒是對父母最深的祝福。
我們也許會發現,關注是什么和物品的功能可能是并行發展的,因此,我們需要從示范給孩子看,慢慢過渡到讓孩子自己做。幫助他們建構能力和信心。
第四、孩子開始不滿足于單一的事物,他們開始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有些東西很像,顏色、形狀、質地……林林總總,這是帶著小朋友去探索發現的好機會。
當孩子知道皮球,知道TA可以拍皮球,知道皮球是圓的,帶著TA們看看還有什么是圓的,這恐怕會成為家中探險的好主題呢~ 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吧!
探討事物屬性、認知事物
這時候的繪本,我們也可以挑一些類似上面主題的想象力豐富、畫面干凈的有趣繪本,和寶貝一起讀~ 在讀的過程中,還可以問一兩個寶貝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喜歡哪一個,讓寶貝自己去描述,爸爸媽媽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喜好,總之輕松有趣,也是增進和寶貝的互相了解的絕好機會。
爸爸媽媽們,有沒有開始內心雀躍了呢?
然后,我們會發現有一個階段,孩子口中所講的事物前面有了各種形容詞,她們在不斷豐富自己的表達。
第五、小朋友在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小朋友很早就開始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了,這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小朋友準備好思維的升級了,簡單的撥大蒜、給豌豆去殼對于小朋友來說都是充滿樂趣的,爸爸媽媽一定記得可以給小朋友做個慢鏡頭示范,告訴他們怎么做的同時呢,也可以說:“第①步、先剝好皮,第②步、把皮放在簍子里,第③步、把剝好的大蒜清洗干凈,交給媽媽。”,如果小朋友第一次做,也可以只有兩步,記得給寶貝一個剛剛好的鍛煉。
我的能力和責任都可以在家中體現的
別小看這個過程噢,這就是孩子思維線性發展的過程,一件復雜的事情是如何辦妥的,而我們的寶貝的思維長度究竟能有多長?據說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做一件有十幾步的事情,看得爸媽眼花繚亂,大家千萬不要低估了寶貝的能力噢!另外,做家務會接觸到知覺發展的幾乎所有面向了,小朋友還能建立參與感、成就感、責任感。這大概就是為什么這么多爸爸媽媽如此重視孩子做家務的原因了吧!
另外,在帶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也開始嘗試一些聯系前后文的小問題,比如讓孩子想一想為什么、猜猜接下來會怎么樣、如果是小朋友自己TA又會怎么做呢?別小看這些問題,做一個會提問的父母親會深刻地影響孩子包括思維、情緒在內的整個心智發展。
今天說的聊天層次(聲音、物品、功能、特點、關系),你GET了嗎?
歡迎您的觀點和提問,一起切磋進步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