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加抑郁(把青春期叛逆誤判為憂郁癥)
20多年前,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甚至家里的電話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的,那是個靠電報、信件溝通的時代。那時的孩子很簡單,除了在學校學習,聽老師天南海北的分享知識,就是三兩個知己同學在一起游樂嬉戲。那會兒,逛個商場也是要提前謀劃許久,挑個良辰吉日才會去的。孩子們的眼界來源,更多的是家里老舊的電視機和收音機,偶爾能看場電影也算是很大的享受了。那個年代的家長也很忙,除了會在言語上督導孩子好好學習,還有不聽話的時候打一頓以外,也確實做不了太多。所謂的青春期一說,連拿出來嚇唬人都不夠分量。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20年后的今天,網絡發達,手機里要啥有啥,在很多成年人眼中所謂的網絡成癮之說也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現在的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還有在培訓班參加各種專業特長、文化知識的課程,個人時間少得可憐。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為了擇校、為了高考,全職媽媽也愈加多了起來,她們全身心投入,陪著孩子一起努力。也許是因為付出得越多,希望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大吧。隨著時間推移,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原來那么聽話了,各種抗拒、抵制,讓家長、老師心力交瘁。成績的下滑和犟嘴、暴力對抗成了家長歇斯底里的原因。
而孩子呢?大量信息源鋪天蓋地而來,他們出現了認知障礙,對與錯,好與壞,應該在青春期建立的三觀雛形像火山一樣被壓抑著。被壓制的力量堆積反噬,成為了今天大家所關注的叛逆和抑郁。成長從來不可逆,疾病亂投醫的家長們,請不要等出了問題才去求助治療。孩子是自己的,不是誰的所有物,所以一定要從源頭把控,陪伴引導孩子,而不要標榜著為了他好而對其進行強迫管制,成績的硬性指標遠沒有一個健康樂觀的孩子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