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為成績差自卑,該怎么引導(孩子成績差自卑,怎樣鼓勵孩子)
一直覺得中國人喜歡比較,總愛拿更好地來和自己對比。依然記得小時候,每次鄰居要是在我老母親面前夸贊她的幾個孩子懂事、乖巧,老母親的回答一定是:“沒有咧,哪有誰家的孩子好,人家孩子學習不錯,我家孩子學習不好,又懶”,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總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常年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我的自卑感越來越強烈,總覺得永遠比不上別人,導致之后不管上學、工作都很自卑。不敢跟老師說話,因為怕老師說我是差生;不敢跟領導說話,怕領導覺得我工作能力不行;總之能為自己找一萬個借口,否定自己。
父母普遍覺得通過比較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弱點、不足,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時間一久,卻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甚至越來越自卑,變得不愛說話。父母就更覺得孩子一無是處,從此進入一個死循環!
有研究表明,長期在這種壓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習并不會越來越好,相反會越來越差。
也有研究顯示,孩子自身因素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主要是孩子的自我評估,也就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而父母對孩子的看法,很大一部分能變成孩子對自己的看法。
比如父母長期說孩子笨,孩子就會無形中把笨作為自己的標簽,遇到困難,首先會自我否定,把小問題看成大問題,缺乏解決困難的積極性。而有自信的孩子,碰到任何困難,都會迎難而上,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蕭伯納曾說:“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可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生活和學習都有深遠的意義,那么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1、給孩子適度的贊美和期待
幼兒學走路時,無論他們摔倒多少次,他們依然會繼續努力,似乎他們壓根就不知失敗為何物。然而等他們長大后,特別是3~6歲期間,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時,他們是否能學會一項技能,完全是依據父母對他們行為的認可程度決定的。
比如當你的孩子古詩背得特別好,你經常開心地夸贊孩子,孩子也會感受到你愉悅的心情,進而鼓舞他繼續學習。相反,如果你對他的行為生氣了,孩子就會知道這事我不能做了,否則將觸發你生氣的按鈕。
再比如輔導孩子作業,當歇斯底里地罵孩子怎么那么蠢,孩子只會越做越錯,因為他生怕自己做不好,又得挨一頓罵!
而適度的贊美孩子的行為,并真誠的對孩子表示期待,孩子會自信滿滿的去實現自己的小目標。
2、不要公開批評孩子,要選擇私下提建議
很多父母喜歡在公開場合直接批評孩子,實際上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喜歡以長輩的身份自居,居高臨下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雖反抗不了,卻會累積自己的不滿情緒,等他們進入青春期,就是大反攻的時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私下和孩子溝通,先傾聽孩子為什么做出那樣的選擇,再告知孩子事情的對與錯。這樣以后碰到類似的事,孩子就知道如何處理,又不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
3、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
人生不如意常有八九,如何讓孩子面對挫折還能堅定前行,保持自信,就需要孩子擁有堅韌的性格。平時沒事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長跑、爬山運動,堅持這類的運動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韌性。也可以和孩子制定一個大目標,再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一個個去實現。每實現一個目標就給孩子相應的獎勵,鼓勵他繼續前行,長期堅持,孩子會喜歡挑戰各種問題,因為他骨子里的自信讓他不畏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