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的溝通技巧(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
以往經常聽到父母這樣的困擾:以往愛說話的孩子,現在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平常不管問什么,孩子不是沉默不語,就是用“嗯”、“哦”、“好”這樣的簡單詞匯來回應,簡直就是“金口難開”。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眾所周知,現在表達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越來越重要,而父母和孩子的日常聊天就是鍛煉孩子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面對孩子不愛說話的情況,不少父母很擔心自家孩子將來會變成一個不善言辭的人。那么,父母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尬聊現象的發生,打開孩子的“話匣子”呢?
其實,要打開孩子的話匣子,父母只要要多注重和孩子的聊天方式,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一個高情商父母,會善于抓住以下四個溝通技巧,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01 不把聊天和說教混為一談
聊天和說教這兩者并不是一回事,簡單說,聊天就是聊天,說教是說教,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但在現實中卻有不少父母在和孩子聊天中,硬生生地把聊天變成了說教,或者把質問當成了聊天。
長此以往,孩子必然就會不愿意再和父母聊下去了,即使父母主動找孩子聊天,尬聊現象也是在所難免。孩子如果缺少和父母的正常溝通,久而久之,可不是一件小事,它不只是影響到了親子關系,還會導致孩子因缺乏說話的機會而不善言辭。
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平等交流是打開孩子話匣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這個前提下,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當中,一是要注意營造輕松愉悅的聊天氛圍,不要讓孩子帶著一種緊張感來和父母聊天;二是從孩子關注的話題角度切入,這樣一般都能很快引起孩子聊的興趣,雙方都有話可講,更不會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抵觸感,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聊天中暢所欲言。
像說教這種情況,一般是在問題發生之后,為了使孩子能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父母及時找孩子談話,此時對孩子進行說教是可以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時候的語氣就和聊天輕松的語氣不同,大多數情況下是嚴肅的、認真的。
02 讓孩子從聊天中找到成就感
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要打開孩子的話匣子,讓孩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一定要讓孩子從聊天中找到成就感,這就會成為孩子想持續性聊下去的內驅力,他們在下次就會主動找你聊天。
比如,孩子看完一本書,覺得書中的故事很有趣,就很想分享給父母,這說明他已經有了聊天的興趣點,作為父母,就可以抓住這個興趣點,順著孩子的思路深入聊下去。
不僅如此,父母還要適時對孩子在聊天中的表達能力、奇思妙想等進行相應的肯定和鼓勵,即使夸張一點也未嘗不可,讓孩子從一個很平常的聊天當中也能體會到滿滿的成就感,這樣孩子將變得越來越自信,大大激發聊天欲望。孩子以后只要有機會就會主動出擊,纏著父母聊天。久而久之,孩子的表達能力將越來越好,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和諧。
03 聊天中不要輕易否定,對孩子報以同理心
不同于大人,孩子能夠在聊天中暢所欲言,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有些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當中,常常喜歡動不動就否定孩子的感受,或者時不時地打斷孩子的講話,說孩子講的話這不對那不對的等等。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不認同、不理解自己說的話,結果就是孩子泄了氣,后面想說的話都被憋了回去,變得越來越不愛表達了。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要在心態上調整好,不能把家中的聊天變成學校課堂的延伸,在不突破原則性問題的前提下不輕易否定孩子說的話,對孩子報以同理心。
04 安心當好孩子的聽眾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當中,習慣于主導,本來應該是以孩子為主的聊天過程,變成了主要是父母在那里侃侃而談,孩子幾乎變成了一個沒機會張嘴說話的聽眾,這就有違我們和孩子聊天的初衷了,我們和孩子聊天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嗎?
正確做法就是每次聊天都盡可能地由孩子來主導,不爭不搶孩子的話頭,在大部分時間里我們就安心當孩子的聽眾就好了,當然父母在聊天中也可時不時地和孩子進行互動,活躍聊天的氛圍,避免冷場等情況的發生。
結語
我們不要小看和孩子的日常聊天,聊天既是培養孩子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重要環節。大多數孩子的天性是愛和父母說話的,試問哪個孩子在小時候不是對父母咿呀學語說個不停?
如果哪一天突然發現孩子跟我們聊不下去,甚至是變得不善言辭了,往往是我們在溝通技巧上出了差錯,為避免這種“尬聊”現象的發生,最為關鍵的技巧就是父母要平等地和孩子聊天,不要把聊天“變味”了,變成了一種令孩子反感的說教。這是我們在和孩子聊天當中特別要引起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