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聽話的孩子
兒子是我心中的心肝寶貝,人善小人愿,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長大了,父母的心也隨之放開了,因為兒子的學業和生活,我沒有足夠地輔導。
我女兒每天按時按量吃藥,我當然也不例外。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女兒總是說頭暈,頭暈,頭痛,頭暈,看書看不進去,注意力不集中,偶爾還摳鼻子,后來慢慢就被確診為“小兒多動癥”。
我聽了心底的煎熬,這才知道:孩子病了,但是是因為我“看不慣”了他。
今天,我想用這個治療方式,幫助你走出困境。
01
“多動癥”與孩子得病的原因
(1)遺傳因素
大部分的家長都是高學歷,所以子女后代也可能多出一個“學霸”,而現在我們知道的是,“學霸”還真不是都是“學霸”。
比如,知乎上有一個關于“學霸父母的眾生相”的問題:
“你有沒有一個學渣?”
一個高知父母就是這么評價自己的孩子的:
“他們從來不說‘孩子是笨的’,或者說‘孩子的天分決定了他們的上限’,但是他們堅信‘笨孩子是天才’,至少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這是大家在思考莫莫若能擁有如此高的智商,這個結論還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這個孩子學習也許很出色,但是他的綜合能力卻是弱不到哪去。
愛因斯坦、費曼學習法則
看完了嗎?這個孩子學習也許不能讓你省心。
就像我們小時候,明明也會做數學題,但是我們就是做不出來。直到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都認為我們“智商不夠聰明”,但是我們才知道,這可能并不是真的“智商不夠聰明”。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的學習目標其實并不是一個分數,而是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能力。
要想在今后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就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當父母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讓孩子有同理心,孩子才能更好的思考,而不至于遇到很多問題畏難、止步不前。
這個過程中,父母的一句鼓勵,孩子就能從危機感中汲取動力,找到自信。
而不是父母越打擊孩子,孩子越覺得自己不行,破罐子破摔了。
2. 接納孩子,有“退路”
曾看過一個故事。
有個家長對著一所高中的老師說:
“老師啊,您好,我女兒是一個很內向,不愛學習的孩子。可是,如果您去和她溝通呢?”
老師回答:
“是的,您也很關心她,但是這個孩子沒什么變化,您還經常吼她。您想,孩子在家里待久了,您還會吼她嗎?”
接著,老師說:
“如果您真的想了解,或者您可以和我溝通,讓我來幫助您和孩子。”
接著,老師又說:
“我認為,您和我的家長溝通是一個大問題,我們解決不了。您必須來求助,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了解您的孩子。”
朋友的女兒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在幫助我了解我。”
老師的女兒,也是一名曾經的好孩子。她說,她很幸運,遇到了這么好的一個老師。
孩子在小學六年級時,遇到了一個又愛又關心又好的老師,他的心很快就拉近了。
孩子上小學六年級時,有一次我倆去他家做客,看到他家人正對人白白凈凈,很和氣的樣子。
我就和媽媽說:“媽媽,您說的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是個什么東西呢?”
媽媽就開玩笑說:“跟同學們相處得真好呀。”
我很驚訝,問:“你平時為什么喜歡她呀?”
媽媽說:“因為那時候我在忙著干活,她一個人在家照顧我們,她媽媽就經常來照顧我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