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xiàn),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發(fā)展心理研究表明,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關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的僅有21%。
厭學心理—般的情況要經(jīng)過四個階段,即焦慮階段、懷疑階段、恐懼階段和自卑階段。
1、焦慮階段:是指學生由于沒有實現(xiàn)預期目標而產(chǎn)生冷淡和焦慮意識。
2、懷疑階段:是指學生由于在學習上多次失敗學習目標常常不能實現(xiàn),進而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懷疑,覺得自己似乎不是一塊學習的“料子”。
3、恐懼階段:是指學生在學習上產(chǎn)生了明顯的障礙,真的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問題,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心理。表現(xiàn)為上課聽不懂、對學習毫無興趣、一聽到學習就頭痛等,內心上會伴隨著想逃避學習的心理發(fā)生。
4、自卑階段:是指學生把學習上的失敗,全部歸結于自己學習能力低下,自己沒有用,自己毫無價值,以至于失去了學習信心。
常言道,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死,學生失去了學習信心,輕則不但學習學不好,重則會影響到學生的整個學校生活,使其籠罩在自卑的心理陰影之中。
厭學情況出現(xiàn)了,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怎么辦呢?盟拓教育給您支招:
1、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父母總說考試要考第一,但是,“第一”只有一個,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做到的。因此,父母應該正確認識這樣的結果。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了解他的學習困難,幫助他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在學習之外,要多與孩子溝通,孩子考試失敗了,對他說:“你是最棒的!”“你已經(jīng)盡力了!”幫助孩子重新樹立信心。
2、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趨樂避苦,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孩子在學習上總是摔倒,他們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自然不愿意努力學習。那么,父母可以制造機會,比如,孩子英語比較差,你可以讓他先做幾道簡單的習題,讓他輕松完成之后,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再逐步增加習題的難度。
3、引導孩子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那些經(jīng)常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孩子,他們往往能避免學習的失敗。對此,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經(jīng)常對自己說一些激勵的話。比如,每天早上起來,對著鏡子說“我是最棒的”“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每個人都需要價值感,對處于厭學階段的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懂得用“心”去聆聽你的孩子,多些讓孩子感受到價值的溝通和互動,給予孩子溫暖及時有力的支持。
植物向著光生長,孩子向著愛成長!不會愛,不懂愛,很多時候會成為傷害。父母好好學習成長,引領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