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的三次叛逆期這樣管(孩子人生中的三個叛逆期)
說到孩子的叛逆期,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的人生中其實要經(jīng)歷3個叛逆期,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特點。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找出他們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反叛期”。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xiàn)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yè),家長你認可嗎?
前兩天我準備給我姐的兒子歡歡挑選六一兒童節(jié)禮物,就在微信上詢問她歡歡喜歡什么樣的禮物,沒想到卻引來我姐的一頓牢騷:“給他買什么禮物,就他那德行,就不配擁有禮物。”我說:“怎么啦?干嘛這么大的怨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不是說自己兒子呢?”我姐回答說:“他最近不知道怎么啦,做什么事都喜歡跟我對著干,你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要么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整天不出來,跟他說話他也愛答不理的,我都快被他氣出心臟病了。”
我一聽我姐說的情況,再結合歡歡的年齡(今年12歲),就想歡歡可能是到了叛逆期。我一邊安撫我姐的情緒,一邊給她支招,希望能夠幫助歡歡順利度過叛逆期。然后根據(jù)她提供的一些信息,我給歡歡選好了兒童節(jié)禮物,今天聽他打電話給我說收到了我挑選的禮物,他很喜歡,特意打電話來向我表示感謝。
其實,所謂叛逆,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表現(xiàn)而已。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尊重,給他們一些自我成長的空間和時間,孩子能夠順利的度過這一特殊時期,父母也不必為此抓耳撓腮,傷透腦筋。
一、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2-3歲
2-3歲的寶寶開始有了自主意識,對于爸爸媽媽發(fā)出的指令,他們不再乖乖服從,而是喜歡說“不”,以此來強調自己的想法。
例如,你讓寶寶睡覺,他會故意搖搖頭說:“不睡”,結果沒過一會兒,就睡著了。
你叫他去尿尿,他說:“不”,結果轉個背他就尿褲子了。
諸如此類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但寶寶就是屢教不改。對于孩子的這些“叛逆”表現(xiàn),有些寵孩子的家長,可能就由著孩子的想法,順著他們的意思來。而一些比較專制的家長,就不能容忍孩子的“不聽話”了,喜歡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比較極端,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事情,做出不同的應對方法。
孩子出現(xiàn)“叛逆”的行為,父母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現(xiàn)了問題,比如父母平常對寶寶的管教是否過于嚴格,總是喜歡對寶寶說“不要”、“不許”、“不可以”這樣的字眼,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父母習慣性的話語,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就被他們學會了,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說這樣的話,就需要自己先進行改進。
此外,要學會給孩子立規(guī)矩,李玫瑾教授曾經(jīng)說過:“6歲前要給孩子立規(guī)矩,過了6歲就晚了。”比如到了吃飯、睡覺的時間,我們可以提醒寶寶做這些事情的時間到了,如果寶寶不樂意,可以適當給出一點彈性時間,然后通過溫和的方式引導寶寶按照原定計劃執(zhí)行,當寶寶養(yǎng)成習慣以后,不用大人說,他們也會自覺遵守。
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根據(jù)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做出不同的應對方式。只要家長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花一些心思在孩子身上,或許就能扭轉孩子叛逆的局面。
二、第二個叛逆期:7-9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他們接觸到更多的新朋友和新天地,所以內心的想法也比較多,他們開始要求獨立,想要通過自己的能力獨自解決一些問題,只要不涉及原則和安全方面的問題,其實都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朋友的兒子樂樂今年上8歲,上三年級了,之前都是爸媽接送他上學和放學,但是自從上三年級以后,他就想自己坐公交車上學,因為他們班好幾個同學都是這樣上學的,他想跟他們一起同行。起初朋友并不同意兒子的想法,擔心他自己認不清方向,或者坐車坐過站等等,但是經(jīng)不住兒子強烈要求,最后由孩子他爸帶著樂樂一起坐了幾次車,然后放手讓樂樂自己試著坐了一次,他竟然沒有出錯,后來就完全放手了。
孩子在成長,父母的思想也要跟著一起進步,不要總是停留在過去的認知水平上,大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因為,父母不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所以他們才會對著干,這種“對著干”也許在孩子看來是理所當然,而父母因為不理解才變成了“叛逆”。
三、第三個叛逆期:12-16歲的青春期
據(jù)調查,青春期的孩子會把挑戰(zhàn)家長和老師的權威當成“英雄主義”。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令人頭疼,他們情緒多變,很難溝通、容易沖動和懷疑一切。這時家長總會有一種無力感,孩子大了打他沒用,說他孩子也聽不進去,到底該怎么辦呢?
有一次馮小剛在一個訪談節(jié)目中和著名作家劉震云談到如何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女兒,他說就三個字“順桿爬”,這里的“順桿爬”的字面意思就是,順著女兒的心意來。比如說有一次他女兒跟他說不想上學了,他女兒以為他不會同意,結果第二天,他跟女兒說,走我跟你一起去學校把你的東西拿回來。一開始他女兒還以為他是故意用激將法,結果他真陪女兒去學校把東西拿回來了,然后在家呆了幾天,他女兒主動要求去上學,他問她為啥又想去了,女兒說想念學校里的同學和朋友,自那以后女兒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再也沒有提過不想上學的事情。
所以對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與其壓制,不如“順桿爬”,先給他一個自由發(fā)揮的機會,等到他自己覺得“此路不通”時,自然會回頭,這比父母在后面“圍追堵截”要來得有效的多。
另外,父母平時也要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你眼里那個“聽話”的小孩,他已經(jīng)長成了“少年/少女”,不要再像過去那樣用命令或者強硬的語氣對他們說話了,他們有了強烈的自尊心,渴望被尊重,不要拿父母的權威去壓制他們,試著學會和他們做朋友吧,把他們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來對待,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教育孩子如果培育花木,需要因材施教。”對待叛逆期的孩子也是一樣,我們要根據(jù)孩子不同的行為特點,給予不同的培養(yǎng)對待,這樣孩子才能順利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