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青春期叛逆不回家(青春叛逆期女孩的表現家長如何對待)
昨晚下班回家,一同等電梯的有個十多歲的小女孩,大概上初中的樣子。電梯門剛打開,里面走出來一位表情凝重的中年女人。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看到小女孩后,又跟隨小女孩一同進入了電梯。
當這位中年女人看到小女孩的時候,一臉的憤怒。我猜想一定是這位小女孩的媽媽。
果不其然,這位媽媽帶著濃重的口音說道“又回來這么晚,干什么去了?”
“我去買奶茶了!”小女孩不情愿的回復到。
“買什么奶茶,每天回來這么晚,我看最近是對你太放松了是吧?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說到。
這位小女孩并沒有再接話,只是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斜眼。從她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對媽媽的極度不滿。
因為電梯空間很小,我們3個人站在里面就顯得更加醒目。此時站在一旁的我目睹了全程,而自己卻插不上話,這讓我感到非常的尷尬。
從這位媽媽的態度可以看出這種情景一定是經常發生的。
我既心疼這位小女孩被媽媽罵,又擔心這位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根本起不上作用甚至適得其反。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更叛逆?
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遵循一定規律的,不同的階段表現形式完全不同。
嬰兒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主意識。這時候因為自身能力弱小等原因不得不依賴于父母的幫助,他們的行為完全依據父母的指導。
餓了他們會哭、尿了他們也會哭……,孩子會通過哭來表達一切需求,父母只要滿足了孩子這些需求就可以。
幼兒時期的孩子開始展現自我萌芽意識,但這時候的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只要父母按照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孩子會很樂意接受和改變。可以說這一時期是調整塑造孩子性格特質的最佳時期。
進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識基本形成,同時生理條件會發育的更加成熟。她們會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名成年人,渴望別人像對待成年人一樣來對待她們。一旦她們覺得自己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此時他們最喜歡用對抗的形式來表達和展現自我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意愿沒有得到滿足或認可,他們內心就會產生抵觸和排斥的心理,甚至采取武力的形式來表達訴求。
就像上文中的這位小女孩一樣,即使媽媽已經多次教導不能晚歸,但是女孩還是一意孤行。在媽媽的嘮叨教訓下,女孩即使已經變得沉默,但從她的表情看得出她的內心其實對媽媽的說教不屑一顧。
另外,由于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且成本低廉,青春期孩子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產生叛逆。父母的權威性正在逐漸的下降,在她們看來,相信同伴的力量遠比相信父母的話來的更加刺激。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有哪些特殊的表現呢?
記得很清楚我一個同學從小就很叛逆,上了初中表現的更加明顯。上課不聽講看小人書、拿剪刀剪掉前面女生的長頭發、給老師起各種外號、整天逃課去網吧上網、跟校外的小混混稱兄道弟、甚至有一次因為外語老師批評他兩句,他竟然跟老師大吵一架還差點動起手來。
叛逆、迷惘、易怒、沖動等等這些字眼可以說在他的身上完整的體現出來。他總是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對于別人的建議完全聽不進去。稍有不如意就會大發雷霆,對著桌子椅子亂踢一通。
長此以往,班里已經很少有人愿意與他接觸,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后來過了一個學期,這位同學就退學了,后來好像聽說去了南方學做衣服,至今都在外打工謀生。
可以說,青春期是修正孩子錯誤行為、改善孩子錯誤觀念的最后時期,抓住這一關鍵時刻,父母就會發現你將會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優秀的孩子。
父母如何做才能塑造青春期孩子的正確價值觀,幫助青春期的孩子走出叛逆呢?
青春期是孩子特殊的時期,也是人格完全定性的最后關鍵時期。想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不再叛逆,父母就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那么我們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走出叛逆呢?
1、 給予孩子適當的“權利”,讓孩子擁有自己做主的成就感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大意就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樣的道理。父母的用意是好的,可是在孩子看來卻變成了無限繁瑣的嘮叨;父母會覺得我全心全意的為了你,你卻不領情,孩子卻覺得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做主,每天嘮嘮叨叨真的很討厭。
你看,同樣的事情,可是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學會做一個“佛系”的父母,有些事情放心的交給孩子自己去做主,即使結果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好,但對于孩子來說這種獲得的成就感確是無法比擬的。
當然,放權應該有個度,就像一盆溫室里的花,澆水太少會干涸,澆水太多會溢死,只有合適的水量才能讓花朵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和嬌艷。
2、 找到合適的氛圍與孩子溝通,避免讓孩子丟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一大特點就是自尊心強。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需要講究合適的時間、地點,天時地利人和才能事半功倍。
就像上文中的小女孩一樣,她的媽媽在電梯里當著我這個外人的面就開始嚴厲的批評教育她,這樣的場面讓孩子面子上掛不住,即使小女孩內心知道自己錯了,她也會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而不承認。而這位媽媽除了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怒氣發泄一通之外也沒有起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試想一下,如果這位媽媽在回到家之后,跟孩子2個人在單獨的空間進行交談,語氣平和的問清楚來龍去脈,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我想最后的結果一定會大相徑庭,孩子自然會更愿意接受媽媽的指導和建議,最后的效果也一定會相差甚遠。
3、 對于女孩,更應該告訴孩子什么是底線
事實證明,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比男孩內心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誘惑。第歐根尼講過:上帝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舌頭,為的是讓我們多聽少講。
首先,父母多聽孩子的說,給孩子足夠的話語權,讓她們覺得在父母那里可以得到足夠的尊重,她們愿意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分享給父母,愿意與父母做好朋友。當遇到困難或者疑惑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告訴父母,尋求父母的幫助,讓孩子主動自愿將“秘密”告訴父母,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充實和豐盈。
其次女孩子青春期里,家長可以適當去幫助孩子完成一些她們的愿望。青春期的女孩子愛美,她們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發育和外表,希望通過外表來吸引更多的目光。
父母要給予這種狀況完全的理解和包容,并且在一定的范圍內給與孩子充分的滿足,讓孩子的眼界更加的開闊,不會被外界的蠅頭小利而吸引,相信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會讓女孩懂得更加珍惜愛護自己。
青春期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段特殊的人生經歷,尤其對于女孩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花一樣的年紀需要父母更加細心的呵護,才能讓花朵開的更加嬌艷欲滴。
最后祝福每個孩子都能度過一個美好而快樂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