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激發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專業教師發展資訊報道,與數十萬教師共成長
感謝孫菊芳老師的投稿
“老師,我的孩子不愛學習,一點辦法也沒有……“
“老師,我的孩子總是不夠自覺……“
“老師,我的孩子我管一下成績就進步,我不管就一落千丈……“
相信在你的教學生涯中,你也曾經和家長一樣,被這些問題所困卻無計可施。如何讓孩子更有興趣地聽講,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潛能,是一個勇敢值得我們思考并付出實踐的重要事項。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有效獎勵
“如果你完成了這些,我就給你獎勵。”
“你表現好,媽媽就允許你玩游戲。”
……
我們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特別重視獎勵。獎勵是加強孩子行為、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卻并不是屢試不爽。獎勵要慎重,因為它會逐漸減弱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有效運用獎勵?
在兒童的早期教育中,是不需要外在的獎勵或者應該弱化外在的獎勵。因為這一個階段,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渴望得到答案,甚至愛刨根問底,那么,你要做的不是給予孩子獎勵,而是和孩子一起探尋答案,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甚至陪伴孩子一起經歷刨根問題的過程。如果你給予孩子獎勵,孩子的好奇心會慢慢地減弱,學習的動機則變成了為了獲得外在的獎勵。
外在獎勵并不是一無是處,我們應該謹慎使用,把握原則。我們可以不定期地給予意外的獎勵,豐富孩子的課堂生活。完成一項活動,可以獎勵孩子看電影,突如其來的獎勵并不會讓孩子為了獎勵而學習,反而,讓孩子明白學習的“好處”,學習的作用有時候就是意外出現的,這樣會讓他們更加重視學習的過程。
另外,要根據完成的任務量使用合適的獎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準備好一切再學習,也就是說,過程不是完美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步點、亮點來進行反饋。孩子書寫比少一次少了錯字,這樣的進步值得用獎勵來反饋。孩子完成的作業準確率比上一次更高,這也值得獎勵,而不是必須全部準確才給予獎勵。
相對于實物獎勵來說,使用表揚看似成本低,但實際的作用并不比實物獎勵小。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多運用過程取向表揚、績效取向表揚。過程取向表揚指的是具體指出學生哪方面做得好,并提示學生下次該如何改進,包括孩子是否沉浸在課堂中。
比如“你的這篇文章中心突出,運用了課堂學過的方法,學以致用,但是,如果能把結尾修改一下,成功點題,這篇文章會更好……”而不該只僅僅寫“你真棒”“你很好”“你真聰明”這樣籠統的評語。持續的肯定,反復的改進,提升的過程“千百度”,才能找到“燈火闌珊處”。
關注課堂表現
激發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孩子沉浸在課堂中,產生愉悅的感覺。
強調教材的重要性以及解讀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講課,鼓勵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中運用知識解決。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讓孩子明白“我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單元”,他們會更愿意將所學的知識分享給他人,付諸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習成就感。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確,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主能力,最重要的是設計和他水平最佳難度的任務。目標過高,孩子有挫敗感;目標過低,沒有挑戰性。只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設置最佳任務,才能更好地提升能力,幫助他們投入到“沉浸”的學習狀態中去。
而教師應該有一個移動的“知識庫”,因材施教,給予孩子不同的訓練方案和任務要求。如孩子的基礎字詞不會,那么,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字詞訓練部分。
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差,老師給予一定的材料讓孩子進行攻讀。不斷改善的過程,不斷訓練的過程,就是習得自主能力的過程。
當然,別忘記了你自己。你對學科的喜歡,你上課的熱忱、你的狀態,甚至你的閱讀習慣、生活習慣,都會深深地影響到學生對這門學科的熱愛,提高興趣,從而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為人師者,學會“走進教室笑相扶,把書祝東風,且共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