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焦慮家長應該怎么辦(孩子上小學家長焦慮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孩子準備入學一年級的時候,家長們肯定是十分緊張和焦慮的,擔心孩子讀書能不能跟上進度,能不能跟班里的同學友好相處等等問題,家長的焦慮現象十分普遍。
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了解好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將來的學習效果就會大受影響。而家長想要打好基礎,首先要了解好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針對孩子進行知識上、品德上、生活上的種種行為教育。教育是肩負著人類終極的關懷,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因為教育是一個培養的過程,沒有想象中這么的簡單。
而教育就存在著兩個影響因素,家長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就需要把控好這兩個因素了。
影響教育的因素
1、外在因素
(1)學習環境和學校的教育水平
孩子在一所好的學校學習,得到好的師資教育,學習的效果自然更加好,當然普通的學校一樣可以,但要教會孩子堅定自己的目標,多鼓勵和支持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去引導孩子。
(2) 身邊的榜樣
假如身邊的同學和環境都是講談游戲或者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孩子還能學習好嗎?如果孩子身邊都是熱愛學習積極向上的學霸,那孩子的學習自然不會差,畢竟小孩的模仿能力十分強。
(3) 與老師的溝通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得到老師的特別關注,然后各種送禮巴結老師,其實這些都容易弄巧成拙,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多跟老師溝通,多理解老師的工作,同時也多關注孩子的情況,孩子的學習效果自然會好轉。
(4)課外學習時間
很多家長都幫孩子報各種學前培訓班等等,其實這些沒有太大的必要。當然這個要結合個人實際情況,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自己喜不喜歡,強壓式的學習是徒勞無功的,大大地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2、 內在因素
(1) 學習習慣
孩子學習的時候,坐姿是否端正是十分重要的,這些看似小的問題,對孩子的成長是很大影響的,還有就是家長要培養孩子多看書愛看書的好習慣,可以先從孩子喜歡看的書籍入手。
(2) 復習習慣
孩子在學校回來,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放任孩子自由學習,這樣是不對的,家長首先要跟孩子討論今天在課堂所學的內容,讓孩子重述一次,在復述的過程無疑就是復習的過程,當然家長要以引導為主,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去主動學習。
(3) 思考習慣
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學習后主動去詢問孩子,通過這次學習自己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感悟,引發孩子去思考,而且是每天都要堅持這么做,自然可以培養出孩子愛思考的習慣,這個好習慣將會讓孩子今后的學習更加高效。
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把控好這些影響因素,因為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對于孩子來說實在是太重要。那么,家長們在把控好這些因素以后,下一步應該怎么進行教育呢?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 樹立榜樣,環境熏陶
如果父母成天在孩子面前追劇、玩手機,孩子能自覺學習嗎?顯然不會。
父母樹立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孩子自然是什么形象,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家長也養成一個每天讀書看書的習慣,并與孩子分享自己學到的有趣知識,樹立一個好榜樣。
- 針對學習建立獎懲制度
當孩子學習取得成果后,適當地贊美孩子,這是鼓勵孩子學習的強心針。家長們需要多了解關注孩子的學習,當孩子的學習出現不足時,及時作出批評及指導,讓孩子改正,但是家長不能謾罵孩子,否則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需要掌握一個度。
- 理論結合實際地進行教育
一味地讓孩子背書讀書是沒有太大效果的,只會讓孩子厭倦學習,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并把身邊的實際時間跟書本學到的理論知識相結合,這么做不僅可以舒緩孩子日常學習的壓力和煩惱,還能讓孩子學習的效果更加好,畢竟孩子更加接受言傳身教的方式。
總結:
對待孩子的教育,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煩覺得累,畢竟父母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學習是很大影響的,特別是在入學小學的時期更為重要。
家長要充分做好準備,關注自身的言語和態度,多陪伴學習,引導孩子,千萬不能認為孩子上了學就歸老師管的心態。其實孩子入學是一個很自然很放松的成長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情,正確地面對孩子入學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教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