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人的焦慮 孩子不聽話(人到中年老公不愛,孩子不聽話)
01 焦慮的中年女人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都會感到焦慮。古人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然而事實卻是,三十多歲的人多半還是趴著,根本立不起來,四十多歲、困惑迷惘的,也大有人在。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社交媒體不斷渲染中年男人的焦慮,繪聲繪色的訴說,他們下班后待在車里不回家,是如何的孤寂、落寞與辛酸。我絲毫不懷疑這種情感,但我覺得中年女人也不容易。尤其是孩子不聽話、老公不愛她、工作也不順利時,每天面對著鍋碗瓢盆,煩心瑣事一大堆卻沒有人可以幫她,生活簡直讓人絕望。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如何才能走出焦慮,獲得幸福?我認為需要找出活著的意義,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
獲得幸福要找出活著的意義,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
02 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然而會思考活著的意義的時刻,卻是相同的——活得不快樂?!拔一畹眠@么痛苦,我為什么要活著,活著有什么意義?”
懂得自我安慰的人,能從苦境中看到希望,會努力找出活下去的理由并為之努力;而悲觀壓抑的人,則會覺得不值,他的付出與他的所得相比不值得、他所遭受的痛苦不值得。因而他會懷疑人生,用消極的方式應付生存。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與超越》中提出,由于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所受到的三種限制,人類生活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都可以溯源到職業、社會、性的三大問題上。
如何調整自己活得愛情、走入婚姻,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
阿德勒提出的三種限制分別是:一、人類生存于地球之上,受到地球環境的限制;二、人類是群居動物,單個的人類很脆弱,因而人們受到群體的限制;三、人類的性別有男女兩種,個體和集體生命的延續都取決于此,任何一個男人或女人都無法回避,因此產生了愛情與婚姻的關系,人類受到性別存續的限制。
而三種限制必然帶來三大問題:如何謀求職業,使我們在地球環境的限制下生存;如何在群體中獲得地位,使我們能夠與他人互助合作、分享利益;如何調整自己獲得愛情、走入婚姻,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
因此阿德勒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如何處理職業、社會和性的問題上。一個人只要處理好職業、社會、性的問題,就可以過得幸福,而過得不幸的失敗者,都是因為沒能處理好這些問題,沒有歸屬感和社會興趣所致。
03 三種關系影響了我們獲得幸福的能力
相對職業、社會與性三大問題,我更愿意認為是處理三種關系的方式影響了我們獲得幸福的能力:我與環境、我與社會、我與自己的關系,而這三者之中,我與自己的關系最為重要。
我與環境,顧名思義,就是我和生存環境的關系。我是否食物可以果腹,我是否有衣服可以御寒,我是否有地方可以住,這些都會受到生存環境的資源制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說衣食住行的生理需求,是人類需求里最低級的需求,只有滿足了低級需求,人類才會開始追逐更高層次的需求。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連飯都吃不飽,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賺錢養活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事情。
我與社會的關系,也可以說是我與群體、我與他人的關系。我在我的同類之中是否受歡迎,我是否重要、有影響力,我是否被人需要、被愛,我與他人的關系是好還是壞。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對于幸福的體驗。與他人發生的聯結少、關系差,都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懂得信任、愿意幫助他人、懂得合作與分享的的人生則更快樂。
處在良好的關系中讓我們感到快樂。
我與自己的關系包括:我是否了解自己;我是否接納自己;我是否愿意尊重、支持、愛護自己。
除去身高體重外貌職業這些外在的標簽,我是否了解真正的內在自己?
我是否清晰的知道我所經歷過的事情給我帶來了哪些影響?因為我對過去經歷的解讀造就了今日的我。
是什么樣性格,我有怎樣的優點和缺點,我有怎樣的金錢觀、價值觀、世界觀?
我是否可以接納自己的壞?我是否可以接納自己的好?我是否可以完整的接納自己,不論此刻的我是怎樣的狀態?
我是否支持自己做想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并不看好?我是否尊重自己的價值即使此刻我并不成功?我是否愿意給與自己愛,即使我并不完美?我是否給與了真實的自己,足夠的尊重、支持和愛?
只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清晰的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尊重、支持、愛護自己,才有獲得幸福的可能。
只有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清晰的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尊重、支持、愛護自己,才有獲得幸福的可能。
04 中年女人如何做才能獲得幸福
① 向內了解自己,人生才不迷惘
人生迷惘的痛苦、選擇苦難的感覺,大多都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不懂自己真正追尋的價值是什么。社會信息紛雜,我們太容易被外界影響而迷失了自己的內心。向外尋求價值,通過外界的事物來定義自己的內心,被別人推崇的價值觀牽著走,注定只會失敗。
比如人們大多覺得大魚大肉好,偏偏你喜歡吃素,如果每天給你昂貴的鮑參翅肚,你不會感到幸福,反而會覺得是一種折磨。選擇“坐在寶馬里哭泣,不愿在單車后笑”的女孩,無法滿足她的物質需求,你給她再多的愛,她也不會覺得幸福。
向內了解自己,而不是借由外界的觀點看法來解讀自己,才能獲得不迷惘的人生。向自己提問,向內探索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了解真實自己的長短優劣,并坦然的接納它們?;仡欁约撼砷L的經歷,思考經歷對你造成的影響,以及你對經歷的看法,就能找出自己對于生活的解釋模式。比如都是小時候經常被父親打,有的人想“我絕不能讓我的孩子跟我受一樣的罪”決定要做一個和父親不同的人,有的人卻想“上天待我如此不公,讓我吃這么多苦,我為什么要對別人好”,還有的人則成了他的父親“我不聽話,父親打我,我孩子不聽話,我打孩子就行了。” 我們對生活經歷的解釋模式決定了我們會變成什么樣的人,也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向內了解自己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感到困難,可能會感覺痛苦,還可能會想逃避,然而這個過程卻是獲得幸福的必經之道。只有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尊重、支持、愛護自己,才能獲得真實的幸福。
了解自己,是獲得幸福的必經之路。
② 通過學習滋養自己,克服對未知苦難的恐懼
人生于世,一定會遇到挫折磨難,它或大或小,形態萬千,誰也不敢保證,明天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勤勤懇懇工作多年、以之為榮為之驕傲的公司,可能會因為你患了絕癥立馬讓保安將你趕出公司;相處多年、知根知底的同事,也可能會為了一個難得的升遷機會背后陷害你;你信任依賴、深愛不已的丈夫,也可能會因為你不知道的原因向你提出離婚…
世事會變,世人會變,而唯一不會變得,是你自己的能力。不斷的學習,滋養、提升自己,有能力在,無論去哪,你都會是備受關注的那一個,什么都不用害怕。你所知道的越多,未知的就越少,當你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自然也不用害怕問題的到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③ 通過經濟獨立給與自己基本的安全感
在許多婚姻中,你的經濟能力決定你了在家庭中的地位,甚至決定了你說話的權利。有賺錢的能力,可以自給自足、養活家人,解決基本的衣食住行生存問題,經濟獨立才有基本的安全感。
如果你連買一件衣服的經濟自由都沒有,更加不要說身體的自由與思想的自由了。沒有自由的你,即使身處繁華的宮殿,也只是一個被拘禁家中的奴隸,更不要說幸福了。
05 晚晴說
安全感從來不是別人能給你的東西,幸福也一樣。只有依靠我們自己獲得的安全感和幸福才是牢固且持久的。
從來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讓你覺得痛苦,而是你對這個人這件事的看法,使你痛苦。我們無法控制生活里即將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從困難中成長、于苦難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