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10個誤區與建議書(親子溝通10個誤區與建議答案)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瑪莎·史翠珊指出,很多親子無法溝通,關鍵在于父母誤把孩子當成年人, 認為和他們溝通能又快又清楚。但孩子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自己的情緒,才能清楚地表達觀點。近日,她在《孩子與青少年的不講話療法》一文中表示:“最好你什么都不說,但如果你想要他回答,你應該鼓勵青少年說。”也就是,家長要學著當個傾聽者。下面就是她提出的親子溝通常見的誤區。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誤區一:和青少年在早上講話,尤其是當他還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動或還沒睡醒。
建議:孩子的生物鐘比成人延后,他們在晚上較愛說話。應選擇此時跟海子溝通。
誤區二:直視他的眼睛。
建議:因為孩子在你不盯著他們時,才能打開心房,所以最好并肩坐著談話。
誤區三:等他們不分心時才和他們約時間談重要的事情。
建議:家長應在孩子活動的間隙和他們談談,因為孩子喜歡在打球、吃東西時,有人和他們分享感受。
誤區四:禁止孩子咆哮、摔門、哭泣,或說“等你平靜下來,我們再繼續談”。
建議:父母應該讓孩子發泄,耐心聽孩子說“我很煩”、“我很困擾”。
誤區五:問一般的問題,如“你今天學校怎么樣”。
建議:不要泛泛問問題,而是要用正面的態度問特定問題,如“你的老師怎么說你這次的成績”。
誤區六:當你認為孩子已經講完了,就開始講你的想法。
建議:孩子需要時間發泄情緒、整理思緒,通常不會一次表達完,所以盡量在其他時間再說自己的想法。
誤區七:話題集中在瑣事上。
建議:跟孩子談大范圍的話題,如電視節目、運動、音樂、美食甚至政治,這更有助于彼此了解。
誤區八:給他們不需要的建議。
建議:贊美之詞比啰啰嗦嗦的建議更有用,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
誤區九:不要以為你知道現在孩子的想法。
建議:用開放式的語句鼓勵孩子談他們的世界,如“你的同學怎么說”。
誤區十:拿困擾孩子的事開玩笑。
建議:孩子內心很敏感,容易受傷,你拿困擾他們的事開玩笑,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不重視他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