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親子關系(叛逆期對孩子的影響)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近段時間,張姐發現孩子放學后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在煮好飯的時候,卻發現孩子把房門鎖上了。張姐覺得孩子一定是沒有好好學習,于是趁孩子洗手吃飯的空兒,張姐進了孩子房間想看看孩子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做什么。結果正好被孩子碰見,孩子大喊著“媽媽,你能不能尊重我?”張姐很納悶,曾經很聽話、粘人的孩子怎么變得這么任性了呢?
很顯然張姐家的孩子到了叛逆期,孩子更加希望有自己獨處的空間,與父母的關系也顯得有些緊張。這時候父母的應對方式對親子間的關系維護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傾向于以一種強勢的干預行為來進行引導,這就很可能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越發的嚴重,阻礙親子間的有效溝通。另外,父母對孩子逆反期的應對方式也不僅是對親子關系有影響,對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為人處世也影響頗深。
01
孩子的叛逆就像沒耐心的司機
前段時間,朋友家的孩子厭學情緒很明顯,老師和朋友溝通希望家長可以適當地進行疏導。結果朋友剛問幾句,孩子就表現得很不耐煩。于是朋友決定和孩子一起做作業,親自輔導孩子功課。可是卻遭到了孩子的抵觸,朋友為此言辭激烈的訓斥了孩子,甚至要挾孩子說,如果孩子不愿意讓朋友監督學習,就把孩子的零花錢停掉。孩子迫于無奈妥協了,但是敷衍的態度越發的明顯,成績一直不見起色,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
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情緒化,在情緒表現上更加的容易沖動。自我存在感使孩子越發的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因為缺少生活經驗,孩子的想法也會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果父母強行地進行干涉,孩子很可能會進入自我認知的誤區,導致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加深。
叛逆期的孩子過分的注重自我感受。當與父母產生分歧時,很難做到理性的溝通,孩子更加“固執己見”。所表現出來的“理性”很容易使父母產生誤解,受到孩子情緒的影響,父母的情緒也很容易失去理智的判斷。
02
叛逆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十字路口”
最近同事對孩子的教育十分苦惱,孩子經常和自己頂撞,并且沉迷于手機游戲。孩子不僅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主動的情感溝通,在學習成績上也明顯下降。孩子空閑的時候更加愿意把時間花費在手機游戲上,而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一些互動。面對孩子的疏離與叛逆,同事也很束手無策。
叛逆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些對外界刺激的依賴。比如說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當孩子與父母缺乏溝通的時候,父母無法及時的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況,很容易忽視孩子不良習慣的養成,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急于表現自己,使得自身的不足被選擇性忽略。當孩子對父母的引導不予理睬時,很容易有犯錯的狀況發生。同時,因為與父母的交流不暢也很容易使這種狀況無法被父母及時的發現,并且予以規范。
叛逆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比如說孩子的性格中更加的自我,缺少同理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顯然這樣的性格類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處事方式。叛逆也容易使孩子對自我評價過高,自我認知上的局限使得孩子很容易有自負、自滿的狀況發生。
03
父母教育不能總“亮紅燈”,應適當接納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叛逆期時,很容易采用過激的處理方式,這種“亮紅燈”的強勢制止很容易讓孩子額逆反情緒更加強烈。孩子會因此而衍生出更加明顯的隱瞞、欺騙父母的行為。當孩子表現出情緒化時,父母更應該保持理智,采取冷靜對待的處理方式,才能夠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規范和引導。
①適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有消極的情緒時,父母的理解和接納更加能夠為孩子營造出理想的情緒釋放空間。對孩子保持共情心理,更加能夠找到恰當的切入點,更加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同樣的問題會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試著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有利于親子間信任感的建立。
②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和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做朋友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表達,父母更加應該學會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平等的相處方式更加能夠保持親密的親子關系,形成雙向的、有反饋的溝通模式。父母和孩子做朋友不是一味的妥協和退讓,更多的是一種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
③放棄無意義的說教
很多父母在面對與孩子的溝通問題時,很容易把溝通理解成是單向的說教。這些“大道理”并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說教很容易以嘮叨的形式讓孩子覺得厭煩。孩子與父母間存在認知上的差異是很正常的狀況。強行對孩子進行掌控,也是一種暴力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越發的感到反感。
當孩子處于成長的叛逆期,父母的應對方式并不應該是強勢地進行干預,而是一種相對柔和的傾聽、理解、接納。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但是同時也希望能夠有自己獨處的空間,父母可以適當的引導但是卻不應進行過分的干預,這就需要父母把握好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的尺度。
家長做到理解孩子并非是容易的事,這就需要家長們保持足夠的耐心,給予孩子消化情緒的空間。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更加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重視。進而在孩子心里的天平上會向父母一方傾斜,父母的愛護為孩子建立起更多愛的壁壘。
在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很容易對父母的交流有抵觸的情緒,頂撞家長的狀況也時有發生。大家是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良好相處的呢?父母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內留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