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會有叛逆期?
在很多家長的印象中,孩子在兩歲之前,不會好好說話,聽不懂大人的話,就是個天使。
但是兩歲之后,孩子在某些方面,會變得非常調皮,喜歡和大人作對,
這讓家長十分頭疼。
他們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手段,希望以此來引起大人的注意,獲得父母的注意。
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都很難理解孩子為什么會有叛逆期。
其實叛逆期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過程,是一個個體自我意識的整合期。
介于嬰兒與兒童之間的不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育過程,沒有叛逆就不會有獨立意識。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孩子出現叛逆期,不聽話,并非是“作”讓父母無法溝通,而是父母沒有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1、學會傾聽
對于孩子的傾訴,家長要表示理解,并給予回應。
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并給予孩子自我調整的時間,讓孩子慢慢恢復平靜。
2、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有太多的家長習慣于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說:“臟死了,你怎么這么笨!”或者“我不想跟你說了,你總是這樣”等等。
這些話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刺耳的,孩子會感覺自己的感受到否定,不再愿意跟父母訴說。
3、不要急于否定孩子
很多時候,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時,都會急于否定孩子。
他們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會有很強的主觀臆想,認為孩子不該錯怪為自己。
其實孩子犯錯后,父母需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只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了,他才能改正錯誤。
4、不要急于否定孩子
現在的父母往往都非常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尤其是在學習方面。
“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如何”,一直讓孩子在父母的比較之下變得越來越優秀。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而父母卻依然指責孩子不努力,慢慢的孩子越來越差勁。
所以,與其抱怨孩子的問題,不如想辦法讓孩子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多。
比如,孩子不愿意學習,可能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可能就會變得非常的糟糕。
而孩子如果能夠了解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那么孩子就會更加努力學習,對于自己的學習就會更加充滿信心。
比如,孩子可以從學習目標入手,設定一個小的學習目標。
這樣既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學習是為了應付父母,也能有動力。
又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促進孩子努力學習,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學習過程中,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積極的方式鼓勵孩子。
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并監督孩子完成,讓孩子有章可循。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地建立起一個思維的概念,對學習和生活都會有積極的心態。
我們可以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探討書中有趣的故事,孩子對書籍的興趣也會慢慢降下來,時間長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就會慢慢被激發起來。
第四,幫助孩子設立一個目標,學會規劃
高爾基說過:“自己不曾想到的事情,就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當我們開始學會規劃的時候,孩子會更加了解自己的時間,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情,制定計劃往往能夠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能夠讓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只有對時間有了一定的把握,才能正確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專心學習,對學習也會更加認真,不會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
有時候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也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因為只有正確的教育才能使他不再犯錯誤,這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有益的。
3、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
家長與孩子之間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少和孩子溝通,這個時候孩子的想法就是認為家長不理解自己,不愛自己,就會導致孩子在叛逆期間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因此家長應該對孩子多一些鼓勵,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防止孩子在叛逆期間做出錯誤的舉動。
4、家長要多和孩子做游戲
當家長在面對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孩子喜歡做一些讓家長頭疼的事情,但是家長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個時候孩子也一定會和家長的想法一致,家長可以和孩子做游戲,和孩子一起做出一些游戲,這樣孩子也會更加的喜歡和家長進行溝通,對于家長的引導也會更加的感興趣。
家長要學會利用孩子,而不是利用孩子,這樣的話不僅能夠讓孩子走出叛逆期,還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于自己的尊重,這樣的話,孩子也不會和家長對著干,因為這也是一種方法。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應該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很多事情也都需要時間去慢慢探索,家長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給孩子做好正確引導,這樣孩子就不會有叛逆的行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