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小孩身心發展三個階段)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上了三年級之后,學習跟不上了、性格變得叛逆不聽話了,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是由兒童身心特點決定的。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家長們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是由身、心、腦三個方面決定的。
兒童身心特點——大腦
根據智力發展圖,我們看到孩子的智力發展速度先快后慢,1歲左右智力發育程度達到20%,4歲左右達到50%,8歲左右達到80%,12歲左右達到92%,17歲左右已經發育完全。
中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智力發育程度已經達到85%左右,邊緣系統活躍且已經趨于成熟。但是前額葉,也就是我們說的情緒腦,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理性腦和情緒腦發展不平衡,導致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出現沖動等現象。
針對這個階段孩子大腦發育的特點,藝婷講師給到家長們三個建議:
1、接納情緒:在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之后,家長應該降低對孩子不合理的期待值,理解、接納孩子因為生理發育特點所產生的情緒問題。
2、處理情緒:處理情緒分為三部曲——描述情緒、思考情緒、回顧反思。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描述他的情緒,是悲傷、憤怒還是其它?再和孩子一起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緒,是考試失敗、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可還是其它?最后,和孩子一起回顧整個情緒發生的過程,反思總結,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情緒問題。
3、充當額葉: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控力不足,家長要充當孩子的額葉,幫助孩子做好學習計劃。
兒童身心特點——身體
接著,藝婷講師分析中年級兒童的身體發育特點。
孩子的成長有2個高峰期,中年級的孩子恰好是進入了第二次高峰期,家長會發現孩子個子一下子拔高、體重也開始變重許多,生殖系統開始加速發育,進入了青春期早期。
年輕一代的家長,在自己小時候的成長中,由于爸爸媽媽對這些知識其實并不了解,也很避諱和孩子談起這個話題,他們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是很少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年輕一代的家長更應該對孩子做好這方面的知識普及。可以是口頭和孩子科普,也可以借助《認識我的身體》這樣的科普讀物,正確認識自己身體的變化。
當自己的身體發生變化,孩子其實也是有很多困惑的,家長應該傳遞正面的觀念給孩子,讓孩子接受自己身體的變化,同時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孩子是男生,爸爸應該更多地參與到這個階段的教育之中。
兒童身心特點——心理
進入中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時長已經能夠達到25分鐘左右,思維能力從低年級的形象思維慢慢過渡到了抽象邏輯思維,比如,經典的數學題雞兔同籠,有的孩子要畫出來才能答題,而有的孩子在大腦里就已經浮現出答案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自我意識慢慢發展,不再以父母為標準,很多家長覺得的孩子突然變得叛逆、不聽話,其實就是他們獨立意識增強的表現。
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他們有了自己的科目喜好,因此,有的孩子開始出現了偏科現象。他們慢慢擁有了自律能力,順利的話,他們能夠從被動學習轉為能夠主動學習了。但這也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如果孩子存在能力不足的現象時,可能就直接放棄了,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能力的發展。
同時,他們的性別意識也在這時候開始萌發了。
給家長的親子溝通建議有以下幾點:
1、給孩子一份能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具體怎么做,藝婷講師之前的直播里就做過詳細的解讀,家長可以點擊這里查看。
2、給孩子一份尊重:前面講到,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逐漸有了自我意識,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在有限的原則內給予孩子無限的自由。比如孩子喜歡打扮,在學校允許、社會允許的前提下,只要不打扮得過分暴露,家長可以允許孩子按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己。
3、給孩子一份需求: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共有5種,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吃穿用度,因此,在親子溝通之中家長常常會這樣吼孩子:“我給你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你怎么還不知足呢?”,人的需求不僅僅只有生理需求一種,家長應該更多關注孩子其他層次的需求,孩子在學校有沒有遭遇校園暴力、家庭中有沒有給到孩子充分的尊重等。
4、給孩子一份了解: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眼中的我、別人眼中的我、自己期待的我,這樣有助于孩子做好未來的規劃,不至于到了高考選志愿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進入社會后也不知道自己要從事什么工作。
最后,藝婷講師介紹了三個家庭互動小游戲,家長們可以在家和孩子們一起玩。
1、優點游戲:家長和孩子各拿一張紙,寫下對方的3個優點,各自說明為什么。
2、進步展示墻:家長每天表揚孩子進步的一個地方,用一句表揚的話寫下來,貼在展示墻上。
3、家庭廣播站:每位家庭成員代表一個電臺頻道的播報員,輪流分享今天最開心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