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兒童教育學家(美國兒童教育專家)
俗話說:娃兒1-2歲,人見人愛;3-7歲,狗見狗嫌。小時候乖乖嫩嫩,看著就想掐想親,怎么一長大,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呢,壞毛病一堆堆,怎么說都不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看看后臺媽媽們的留言:
自從看過幾次電視玩了幾次手機,每天現在不給看就哭給你看?有什么辦法嗎?
孩子特別愛比較,看別人孩子有,就一定要自己買一個,要怎么引導孩子呢?
出一趟門,看見什么就要什么,不給還要撒潑打滾,太丟人了,這要怎么辦?
每天吃飯挑食,只想吃零食,看著就犯愁,要怎么做才能不偏食?
知道買玩具,就不知道自己收拾玩具,真想全給他扔了,太煩人了!
……
諸如此類。這大概是天底下的媽媽們同樣的遭遇,抱怨也不甚雷同。當孩子意識獨立,如果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們行為習慣上就會出現偏差,出現各種讓父母難以忍受的“毛病”。
不過不要著急,美國兒童行為教育之父斯坦?博丹表示:孩子們出現這些問題都是很正常的,只要對“癥”引導都是可以改正或克服的。
孩子需要一個愿意學習的榜樣
當孩子已經出現壞習慣時,該怎么引導?媽媽最習慣的方法是:訓斥孩子怎么不學學誰誰誰家的誰誰誰,多優秀!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有錯嗎?可為什么見效甚微?
臺灣郝明義曾說:心里面有個自己佩服的人,可以鼓勵你去做一些向他看齊的事。心里面有一個不以為然的人,可以提醒你不要做一些跟他一般的事情。對的,這里要劃重點的是:那個人一定是要自己內心真正佩服的人。如果是父母指派的,孩子感覺到的反而是一種對比,繼而會有反效果,還不如一個虛擬的“對象”適合,例如:某個繪本里的角色:貝貝熊。
貝貝熊是誰?貝貝熊是《貝貝熊系列叢書》里的主人公——貝貝熊一家四口。就像我們普通的家庭,父母并不完美,孩子也有各種成長的小問題:偏食,怕黑,見啥要啥,房間凌亂,沉迷電視,說謊,亂花錢,作業的煩惱,對陌生人的態度,與父母相處等等,正是因為每一個面臨的問題都讓我們感同深受,貝貝熊離我們我很近,就像我們一起學習成長的好伙伴,一起學習怎樣去面對和解決我們成長的一個問題。
像貝貝熊一樣解決問題
貝貝熊的形象在美英等國與“米老鼠”、“唐老鴨”一樣家喻戶曉,幾乎每一個認識貝貝熊的孩子都喜歡他們。《貝貝熊系列叢書》全套30本,以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插圖勾勒出一個豐富有趣的貝貝熊世界。看看封面標題,每一冊都有一個主題,主題貼近現實生活,大多是圍繞貝貝熊兄妹成長的問題,針對每一個問題書里都提出解決方式,每個故事都具有教育意義,孩子和父母都能從故事的閱讀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凌亂的房間》。故事里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兩個孩子,在他們的房間里玩,結果房間被弄的一片狼藉,到處都是玩具,到處都是畫筆,畫畫作品,手工作品等等的東西,真是一團糟。小熊媽媽生氣了,她拿了大箱子,把所有的東西都要扔掉,因為真是忍無可忍了。打開儲藏柜的時候,也是要小心的,因為孩子們把玩具堆得到處都是,一打開就都掉出來了……怎么辦?熊爸爸熊媽媽怎么解決的?房間凌亂是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里都會發生的故事。像貝貝熊系列其他故事一樣,遇到問題后,故事的引導婉轉可行,情理結合,趣意兼具,充滿了愛心和智慧。故事里,小熊媽媽收拾房間非常辛苦,還崴了腳。最后,小熊爸爸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大家一起把房間整理的整整齊齊。
當你引導孩子閱讀后思考:
1、熊哥哥和熊妹妹做了什么讓媽媽生氣了?
2. 他們是怎么做到讓房間變得整潔干凈的?
3. 你會和他們一樣整理自己的房間嗎?
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慢慢意識到房子凌亂的壞處,并開始學著小熊哥哥和妹妹做收納。不知不覺中,貝貝熊就成為孩子是孩子健康行為的最好的啟蒙老師,也給家長提供了許多施教方法。
當孩子的行為習慣出現偏差時,問一問孩子:小熊哥哥和妹妹是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的?當父母無法接受孩子的壞習慣時,問問自己:貝貝熊的父母是怎么處理這些問題的?于是,有關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面對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