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嬰幼兒溝通的兩種主要方式(與嬰兒進行溝通的兩個方面)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很多中國父母都很羨慕國外父母和自己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可以像兄弟般的一起滑雪、露營,父母有時還會給孩子支招怎么追女朋友,與孩子之間完全沒有長輩對孩子的隔閡,非常自在融洽。而中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是很難有效地溝通,甚至有的父母和孩子沒有溝通,只有指責和命令。
記得之前林永健帶兒子上綜藝節目,他的兒子把跟節目贊助的飲料都裝到了自己的包里,當時林永健覺得很沒有面子,認為自己的孩子在貪小便宜,頓時火冒三丈訓斥兒子,而他的兒子就一直委屈地在那里哭,林永健也沒有跟他兒子解釋的機會,還是旁邊的編導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問清楚了原因。原來是因為他兒子想把這些飲料裝起來一會兒等別的小朋友來了一起分享。林永健知道實情后也有些自責,再去和兒子溝通時卻仍然說著:你為什么不早點跟我說清楚呢。但站在兒子的角度,父親突然發這么大的火,他一時間也嚇到了,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和爸爸說。父親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是有私心的,而后卻又埋怨兒子不早點說!
所以,很多時候和孩子溝通不暢問題大都出在父母這一方,但父母們卻不自知!
其實中國的父母和孩子,溝通問題總橫亙在親子間?
相信在中國,每個家長都會遇到和孩子溝通的問題,有時候不知道孩子怎么想的,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說的話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只能干著急。
有的媽媽說:“我每天都在跟孩子溝通啊,每天早飯的時候我都告訴孩子要認真聽講,叮囑他在學校該怎么和同學相處。”
還有的爸爸說:“我經常下班回來都想和兒子聊聊天,但是他都不怎么理我,我說了一大通,結果他就一直嗯嗯啊啊的回應我!”
還有的家長說:“剛開始孩子還愿意跟我說學校里的事,可是后來慢慢的就不怎么跟我說了,后來甚至拒絕與我交流,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其實,這些溝通問題就擺在那兒,但還是有很多家長都不以為然,覺得并不是自己溝通有問題而是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不愿意聽大人的話,或者孩子長大了可能就不喜歡和父母交流了等等。事實上,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和父母溝通,而是父母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
為何與孩子溝通時總感覺雞同鴨講,哪里出了問題?
不少父母都會這樣抱怨孩子不聽話,你好好地跟孩子講道理,孩子還嫌你煩。父母們都覺得我說這些都是為了他好啊!讓他好好學習也是為了他以后啊!讓他多吃有營養的食物也是為了他的身體健康啊!父母們為孩子操碎了心,整天在孩子耳邊念叨,可結果還是雞同鴨講,還讓孩子厭煩!
很多父母都是自己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也不管時機、地點是不是合適,覺得對孩子好的觀念就不停地給孩子灌輸,也沒有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對,但孩子卻很反感,之前有一句網絡流行語叫“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就生動地反映出這一現狀!父母們所想表達的,根本不是孩子想聽的。
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只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孩子這不叫有效的溝通,而是當孩子能夠領會父母所講還能給出反饋,這才達到了有效溝通。當父母的表達讓孩子厭煩時,孩子根本就不會敞開心扉去聆聽父母的話,只會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而父母還毫不理會地不停碎碎念,當然最后就是雞同鴨講做了無用功了!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都有哪些技巧可get?
說起溝通技巧,家長們會覺得不就是和孩子說話么,能有什么技巧可言?不講究技巧的表達只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會讓孩子產生排斥和逆反心理。所以,要想和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溝通,get一些溝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與孩子更深入更有效率的交流。
首先,父母在溝通前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像林永健看到兒子拿飲料那一瞬間,也沒了解清楚孩子的行為動機,就認為是孩子做錯了,看似在教育孩子,其實就是在向孩子撒氣,這并不能稱之為溝通。溝通應該是心平氣和的,父母帶著情緒很有可能會語無倫次或者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無形中會給孩子一種壓迫感,和精神包袱,比如“你氣死我了”、“你讓我很失望”這些話都是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感,從而無法良好的溝通。
其次,父母們不要聽話只聽一半,要保持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比如父母在問孩子為什么學習成績退步了的時候,孩子說是因為最近換老師了有些不習慣。父母聽到這里就開始對孩子說教:“不能把換老師當做學習退步的理由,不懂還是可以問啊,別的同學怎么還能考這么高的分呢?”可能孩子下一句就會說:“我會努力適應,下次爭取趕上。”可是父母這樣先入為主的下定論,讓孩子把這句話硬生生給憋了回去。其實溝通并不僅僅是會說,最重要的是會聽!所以,各位家長要先學會維護孩子的自尊,然后耐心地聆聽孩子的說法,這才是父母與孩子溝通最基本的要素。
再次,父母們要學會一些表達技巧。比如想讓孩子乖乖寫作業,家長直接用命令的語氣說:“聽話!快點寫作業!”這聽起來難免會讓孩子產生抗拒的感覺,不妨換一種說法:“如果你現在乖乖寫作業,媽媽會非常高興,因為你是一個懂得合理安排時間的小孩哦!”這種表達獲得的效果就很不一樣了。其實就如同你去求別人辦一件事一樣,先說出你想得到的結果,這樣對方知道該怎么做還會更樂意去做。在溝通時也不要懂得留有余地,比如說:“媽媽覺得你的做法也不錯,但如果你愿意的話也不妨試試媽媽的方法,可以比比看誰的方法更好!”不直接說孩子的做法是錯的,但是也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更輕松愉快地與父母交流了!
第四,多多地贊美孩子!人本性都是喜歡聽好話的,真誠的贊美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小孩子也不例外,而且父母的贊揚會讓孩子成就感倍增,會更愿意去親近和信任父母。但也不是說一味地贊揚,父母還是需要真正地去關注孩子生活學習的細節,去肯定孩子的長處,再來慢慢告訴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這些教育是來自父母的愛,而不是強勢說教。
最后,父母們還要學會準確的表述自己的意見。比如說孩子某一件事沒做好,應該詳細地表述給孩子聽:“為什么每次吃飯都慢吞吞的還用筷子挑來挑去呢?可以說一下是什么原因嗎?”這樣孩子就知道你說的是什么,也能準確的和家長溝通自己的想法。所以父母平時和孩子說話要盡可能地詳細準確,這樣可以大大提升溝通的效率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對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