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讓孩子跟成績差的玩(孩子成績不好學校可以不讓讀書嗎)
牛不喝水強摁頭,這牛呀不是病了就是在氣頭上。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牛無論是生病了不喝水,還是在氣頭上不喝水,從旁觀者的角度看,這牛不喝水的原因,都是在養牛人的身上的。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長期以來,不少人對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學習,成績不好,一直把問題、把責任歸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這一極大的錯誤,歸根結底,是我們不少孩子的家長,不懂得教育,不懂得培養自己孩子的方法。
這些孩子的家長,要么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學習,要么責怪孩子不愛學習,學習不用功,總是責怪自己孩子的成績不好。其實,很多孩子一出生,天賦以及各個方面的差異都是極小的,但不同的家長,采用不同的培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態度,加之學校老師及社會其他人的態度和看法,日積月累,從出生到高中,十幾年下來,就造成了孩子學習成績上相對較大的差異。
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在循環變化,這循環變化呢?一種是良性循環,事情向好的方向變化、發展; 一種是惡性循環,事情向壞的方向變化、發展。
試想,一個孩子從一出生,父母家庭就是鼓勵、肯定、表揚孩子的積極和主動的表現的,幫助孩子養成了一系列諸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良好的興趣愛好,孩子的自信心樹立的早,良好習慣、學習基礎培養的好、打的早,有很強的求知欲,興趣廣泛,禮節禮貌、與人溝通也都表現良好,家里父母表揚、周圍鄰居表揚,學校任課老師重視并不斷鼓勵和表揚,同學們又是鼓勵、欣賞、羨慕和主動友好,這樣的孩子,整個學習、成績和人生,就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和變化的狀態的。
相反,有的孩子出生以后,家庭父母壓根就沒有把培養教育孩子當回事,要么丟下不管,要么自己就是為了基本生存而顧不上孩子的培養教育。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也沒有良好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禮節禮貌、與人溝通的養成。學習的基礎沒有打好,對讀書學習不感趣。這種孩子,在家里受父母訓斥、批評否定,甚至經常受到“你要不好好學習”、“這次你要考不出什么成績”,威脅恫嚇孩子,根本不顧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客觀實情,周圍鄰居對孩子的評價也不高,如果孩子在學校再受到學校任課老師的批評、打擊,小同學的否定、諷刺、疏遠,這樣的孩子極難進入學習、成績和成長的良性循環,甚至有進入惡性循環的可能。
沒有進入學習、成績、成長良性循環的孩子,日久天長,自信心不足,學習的勁頭自然衰退,有的孩子可能認為自己天生不如別人,也可能自己通過努力了也還是比不上各方面都優秀的同學。這樣以來,這些孩子對讀書學習的興趣提不起來,在讀書學習上不愿意下功夫了,那孩子的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上不去。一旦孩子到了這種情況,家長再訓斥、再批評、再強迫,孩子都不會再有主動上進的心理,家長的心愿也很難達成。
因此,孩子的教育培養,應從早、從小抓起,應以肯定、表揚、鼓勵和支持為主,應從良好習慣的養成抓起,從培養孩子積極主動上進的心理早早抓起。家長要與學校老師主動配合,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三方共同努力,才可以保證孩子持續向上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