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不愛讀書怎么辦(不愛讀書的父母)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現在的女孩子都真厲害,學習能力比男孩子真是不知道要好多少啊……”
軒軒媽最近已經不止一次在家長群里發出這樣的感慨。
特別是這次陪著孩子網課學習,她對“女強男弱”有了更直觀的體會。
直播答題時,女孩子邏輯強、反應快、能說會道,答起題來有理有據,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更是手到擒來。
而男孩子,經常反應慢半拍不說,難得搶到答題機會,結果表現往往也是差強人意。
太讓人焦慮了!
當然,有其他家長在群里寬慰,小學都是感性思維的東西,女孩子強點正常;到了初中,邏輯思維的東西多了,男孩就會反超了……
然而事實可能真不樂觀。
上海一個中小學生的成績調查顯示,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女生每科平均成績幾乎都高于男生,連數理化都不例外。
教育部數據顯示,2004年-2015年小學和初中男女生比例與全國人口性別比基本一致,到了高中,女生則開始逆襲,全國高中以及大學的女生占比,有明顯增加。
我國2018年的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本專科生一共7909931人,其中女生4522225,占比高達57.17%。
而且近幾年各國大學的男女總比都出現了“陰盛陽衰”的現象。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男孩讀書不如女孩”的觀點。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近幾年的腦科學研究指出:男孩子的先天閱讀弱勢,可能是造成男孩學業不如女孩的關鍵。
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他的《養育男孩》一書中,詳細介紹了男孩大腦發育的特點,他指出:
負責語言和邏輯的左腦,男孩子明顯要比女孩子發育的晚。
隨之引起的結果就是,男孩大腦里負責專門處理文字信息的“文字盒子區”就會相對弱勢。
可別小看這個“文字盒子區”, 法國認知神經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研究團隊通過腦磁圖對比發現,“文字盒子區”是一個人閱讀和文字理解能力高低的關鍵。
如果說我們看到的文字,是靜止的平面圖畫,那么文字盒子區的功能就是,就是將這些沒有生命的文字轉換成的動態的3D立體實物。
所以,這個文字盒子區越成熟,孩子對文字信息的提取加工就越準確到位,對文字的感知思考也就越深刻。
小學語文練習中有一道題目,要求孩子根據課文,畫一幅能表現趙州橋特點的草圖,并寫感言。
結果不少男孩答題時,都啼笑皆非地理解成,畫小草并發表對小草的感言。
像這樣,在做題時,審題不清、答非所問、詞不達意的情況,是不少男孩共有的通病。
我們不少家長將其歸為男孩子比較粗心大意。
其實從科學角度講,這就是孩子大腦還未發展成為閱讀腦,孩子的“文字盒子區”還不夠強大的一個反應。
好消息是,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把自己的大腦改造成優秀的“閱讀腦”。
隨著長期的大量的閱讀,大腦中神經元的聯結會不斷激活和強化,文字盒子區受到刺激越多,也就會越成熟、越壯大。
講到閱讀興趣的培養,很多男孩家長,就會犯難。
家長們普遍認為男孩子生性愛動,坐不住,靜不下來閱讀。
為了孩子能提升閱讀能力,家長們甚至病急亂投醫。
比如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騙局中,記者就發現男孩的數量要遠超過女孩。
另一方面,家長們覺得男孩子愛看的書,多是些于學習無益的課外書。
父母們深怕孩子沉迷,反而更影響孩子學習。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曾講述自己小的時候,因為課外書的閱讀擠占了課本知識的復習時間,成績沒考好,后來被老師找去訓話。
回家后的錢永剛想到要達到老師的高分要求,自己就要少看許多的課外書,心理就特別不痛快。
在父親關心詢問時,錢永剛表示,自己不想為了分數而少看課外書。
錢學森了解后,沒有批判,而是包容地嘿嘿一笑走了。
在錢學森的教育理念里,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是要盡可能的多看書,包括課外書。
錢永剛在父親的包容和支持下,最終做到了學業和課外閱讀兩不誤,漂亮地打了翻身仗。
打破“男孩就不愛讀書”的刻板印象,允許和鼓勵孩子閱讀課外書,是許多父母要做的第一個改變。
當然,男孩的荷爾蒙、神經性、心理特點和他們偏“空間、機械”的大腦,決定了他們只喜歡他們感興趣的書。
所以,培養男孩的閱讀興趣,打造男孩的閱讀腦,我們就需要結合他們的身心特點,多挑選些科技類、視覺類、圖解類、冒險類、體育傳記、系列書等書籍,讓孩子喜歡上讀書。
只要選對了書籍,你會發現,男孩們也會安靜地沉浸在閱讀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除了挑對書籍,培養閱讀興趣,要培養男孩形成優質的閱讀腦,我們還需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發展男孩的精細動作,幫助擴展文字記憶。
調查研究發現,男孩子的文字記憶能力,普遍沒有女孩子好。
一方面,這是因為女孩在顳葉中更早擁有強大的神經聯接,因而感知記憶存儲和聽力能力要好于同齡男孩。
另一方面,男孩精細動作發育落后,也是影響孩子抄寫和記憶生字的一大因素。
看小男孩寫字,那握筆姿勢我們首先看著就累。
其次男孩子寫出來的字,也非??简炏胂蟊嬲J能力。
精細動作發展落后使男孩在文字和詞匯量的學習記憶上受到限制,閱讀上自然也會容易受挫。
所以,有意識地多對男孩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將大大提高孩子握筆、寫字以及記憶字詞的能力,進而提升閱讀力和學習力。
2. 加強交流輸出,提升閱讀興趣。
英國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對外的交流輸出越多,詞匯量增長就越大。
圖中,綠線顯示的就是喜歡說話的孩子的詞匯量增長情況。
很明顯,喜歡說話交流的孩子在詞匯的增長速度以及增長數量上的表現要遠遠好于其他孩子。
同時,英國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也發現,布置讀后感交流的學習任務后,那些平時閱讀水平較低的男生,因為對閱讀體驗分享的期待,閱讀熱情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所以,多鼓勵男孩們將自己閱讀的內容和收獲與大人或同齡小伙伴分享,將大大促進他們的閱讀思考與閱讀興趣,并促進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3. 親子共讀引導,培養男孩共情力。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波士頓地區展開的一項合作研究發現,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可以大大增強孩子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
在女孩的大腦中,負責表達和處理復雜情感的區域更發達,研究發現女孩子在三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理解和感受別人情感的能力。
所以在閱讀時,女孩子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認識。
對于同理心比較弱的男孩來說,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有意識地進行故事小說類的親子共讀活動,引導孩子將書中的人物、情節與孩子自身的經歷進行關連。
這不僅可以增強孩子大腦語言處理、故事理解、感知覺等腦區的神經元聯結,還能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Psychological Science(心理科學)雜志的相關論文指出,父母對孩子進行文字文化性以及社會性的這種普及,將大大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孩子能更多地感受閱讀的魅力。
當男孩在小時候,他的成績和表現不如女孩時,希望我們的父母都能多些科學的認識,不要急著訓斥和“修理”,而是多些包容、多些理解、多些引導。
科學引導,幫我們的男孩補上短板,才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掉隊。
也只有這樣,男孩在未來才有機會發揮出視覺、空間、運動、邏輯等方面那些女孩沒有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