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如何健康飲食(如何培養兒童的飲食行為)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學齡兒童是指從6歲到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
學齡兒童時期是學習營養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營養健康素養的關鍵時期。
了解和認識食物,學會選擇食物、烹調和合理飲食的生活技能。
傳承我國優秀飲食文化和禮儀,對于兒童青少年自身健康和我國優良飲食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要想讓學齡兒童養成營養健康的飲食結構,首先就要從認識食物開始。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幾條關于如何認識食物的知識。
從認識食物開始
學齡兒童應該了解食物和營養的相關常識,學會選擇與合理搭配食物,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
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將營養健康知識融入學齡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從認識食物開始,對他們進行飲食教育。
家長應該學習和掌握營養知識,改變自身不健康飲食行為,不把食物作為獎罰工具,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和培養孩子選擇食物的能力。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分享了那么多營養飲食的健康知識,就是希望從自身做起,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和引導。
學校應該開設符合學齡兒童特點的營養與健康相關課程,營造營養健康的支持環境。
充分利用教室和學校食堂等場所,采用班會、競賽、展板、液晶屏、手抄報、宣傳欄、校園廣播、專題講座和同伴教育等等。
結合開辟“校園菜園”、學生幫廚等一些列活動,開展多種多樣的營養宣傳教育。
學習烹飪
鼓勵學齡兒童參與食物的準備和烹調,學習餐桌禮儀,體會珍惜食物,鼓勵社會提供健康合理的營養氛圍。
在家里,有條件,并且保證安全的情況下。
家長可以讓孩子參與到食物的選擇和制作過程當中。帶孩子去菜市場學習購買各式各樣健康的食材,并且引導和教育孩子每種食材的營養價值。
當然,如果可以,帶孩子去真正的農田感受食材從種植到采摘的全部過程,讓孩子不光是看到食材最終呈現在餐桌的一面,更能知道食材是怎么來的。
加深孩子對于烹飪和食材選購制作的興趣,在寓教于樂中,能夠知道營養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享受食物
家長更應該與孩子一道共同營造輕松愉快的就餐環境,享受家人、朋友、同學團聚的歡樂。
遇到孩子生日或者是特別的紀念日,可以讓孩子邀請自己的同伴或者是家人到家里,共同為大家制作一次營養健康的美食供大家享用。
在進餐過程中,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在進餐時批評孩子,以促進食物更好的消化吸收,享受食物味道和營養。
愉快的進餐環境還需要保持室內整潔、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餐桌與餐具清潔美觀等等。
在周末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和孩子在家里準備好營養健康的美食,帶到大自然中進行野餐。
既能讓孩子享受美食,親近大自然,同時,也能增加家人之間的感情。有利于了解孩子,及時溝通,真正和孩子成為“好朋友”一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