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是情分(老人不帶娃是本分帶娃是情分)
當今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中,有相當比例是來自帶娃的焦慮。案例中的張阿姨就出現了“被兒女爭搶看二孩”、左右為難的心理困擾。要處理好這檔家務事,還得先理清幾個觀念: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首先,在法律上,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也就是說,作為年輕人,對下一代、上一代都有相應義務。其次,老人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適當“輔助性”帶娃,注意這是“情分”,并非義務。再次,家庭人際關系實質上是彼此成就的合作關系,良好合作的前提,是建立彼此理解、信任的好關系,而好關系則來自于好溝通。
針對張阿姨與其兒女面臨的困惑,兩代人都要有所調整才能共同解決問題。從兒女的角度來說,一方面要端正和更新“育兒”與“孝養”在法律及家庭關系方面的理念。另一方面要理解并接納張阿姨的焦慮情緒以及在這種情緒下的言行;在保證張阿姨身體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共商合作帶娃的方案。在此,我也要提醒“張阿姨們”,在釋放對兒孫晚輩關愛時,您不要忘了關愛自己的身心健康。
最后,想對當今的老年人說,好的晚年應該“兩手抓”:一是理解、信任子女,支持、幫助子女持家,二是盤點自身現有資源,審時度勢做出選擇,讓自己過上“老有所歡”、有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