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感想(怎么樣看待孩子的分數)
小學六年級的兒子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語文86·5,數學84,英語83。說實話,看到這樣的成績,我是有些惶恐的。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因為我上小學的時候,各門成績從來沒有下過95分。即便如此優秀的成績,到了初中我也感覺很吃力,而我家孩子此刻的成績均分還不到85分!
我不知道如此糟糕的成績到了初中能不能跟得上,假如跟不上的話,將來他就無緣邁進高中的大門。上不了高中,就意味著他這輩子沒有機會上大學。
誠然,上大學并不是一個人唯一的出路。但種種事實表明:經過大學熏陶的人,在未來步入社會的時候,選擇的機會總是多一點吧!
網圖侵刪
這樣的想法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我甚至睡覺做夢都能夢見考試。那天,心煩意亂的我就把這件事寫成了一篇微頭條,沒想到居然成了小爆款,好多爸爸媽媽紛紛給我留言評論。
分析來分析去,我得出一條結論:分數并不能反映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不能用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優劣。準確地說:分數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掌握知識的狀況。
為什么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都能考到高分?原因很簡單,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科目也在增多。學習科目增多,就意味著內容越來越深,考高分當然沒有那么容易了。
如果我們只盯著分數,硬性指定目標,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厭學、畏懼的心理,還會造成孩子說謊、考試作弊等不好的行為習慣。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分數,充分發揮分數的功能,使分數成為促進孩子學習的催化劑呢?
因人而異
都說五個手指不一般長,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因為每個孩子的能力、性格存在差異,所有這一切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法、方式也不盡相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德華·加德納說過: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許多條,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人們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樣的。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我們應該及時發現并發展孩子的天賦、特長。不能總是拿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
了解測試的目的
每次測試的目的不同,所反映的問題也不相同。舉個例子:有些孩子的記憶能力很強,所以在偏重于知識記憶的測試中,他的成績相對而言就會好一點。
有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強,那么他們在知識運用的考試中就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通過偶爾一兩次的測試成績,并不能判斷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
同理,期中考試的成績并不能代表期末成績的好壞。
發現孩子的進步,及時鼓勵孩子
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進步時,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退步時,我們先不要著急地批評與訓斥。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鼓勵與幫助。
假如孩子因為一次糟糕的成績,我們便否定他們,會迎來怎樣糟糕的結局?一棍子打死的做法,無疑只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從而把他們推向自暴自棄的道路。
總之,分數的高低可以用來衡量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孩子能力的高低,卻不能用考試水準的高低來衡量。
明智的父母在孩子考試成功時,總會提醒他們不要驕傲,不要浮躁。在孩子考試失利時,首先我們要予以鼓勵和安慰,然后幫他們分析失利的原因。
相信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和鼓舞,孩子也會通過努力學習來回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