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總是焦慮怎么辦(孩子青春期焦慮敏感自卑)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養馬的人知道,按著馬的頭喝水很難,但是我們可以帶著馬到有水的地方去。所以,你要思考一件事情,身為母親,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你可以做些什么?
雖然許多父母不信邪,但是青春期一定會讓他們倍感無力。(《幾近成名》劇照)
問題:
我有一個12歲的女兒,挺聰明的,學習成績原來還不錯,現在六年級,越來越退步。一天到晚就是刷抖音、逛淘寶。我一管她,她要么不理,要么罵我,如果我態度很堅決很強硬,她就假意順從,但是我能感覺到她內心對著干的一股氣。有時候,我真的氣得想放棄,可是畢竟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就放棄,隨她這樣呢?
我擔心她以后成績不好,缺乏學習的能力和好的習慣,做事情不自信、沒規劃。我是想,在她18歲之前,我得多管一點,多教一點,幫助她成才。可是,我越是這樣想,脾氣就越來越不好,動不動就想罵她,我們的關系也變差了。請問,我該怎么調整?
回答: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們還沒有真正地懂得生活的真相,不知道什么是值得投入精力的,什么是應該要珍惜的,什么是需要去拒絕的。這個時候,負責任的父母肯定會著急,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分享給孩子,可是,孩子往往不愿意聽,矛盾就會出現。
我想,你在這個過程中一定體驗到了焦慮和無力的感覺,這也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什么你的脾氣越來越差,總想罵她。
想起一部電影《幾近成名》,講述的是16歲男孩離開母親,作為記者跟隨搖滾樂隊四處巡演并完成成名作的故事。男孩有一個同樣焦慮和無力的母親,她是一位大學老師,非常擔心搖滾樂隊會毀了自己的孩子。她會要求孩子定時給自己打電話,千叮萬囑孩子不可以吸毒,同時還因為著急威脅同行之人敢帶壞自己的孩子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觀眾可能會覺得這個媽媽是不是太過緊張了,可是,母親就是這樣。她知道誘惑的厲害之處,她害怕孩子迷失其中,她很努力地做著一切,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已經無力主導了,她只能成為一個遙遠的背景,努力地發聲:媽媽在,媽媽希望你好,不要做錯的事。
我想,身為母親,你同樣也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充滿了焦灼和無力的過程,就是現實本身,是孩子成長帶來的,是需要你去承認的,就像承認我們會變老一樣。
那么,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焦慮和無力呢?我想,降低目標難度是一個辦法。
我猜測,你對孩子的成長一定有自己的規劃和設計,你也希望自己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通過你的管,讓孩子改掉毛病和缺點,或者幫助她培養好的習慣。但是,除非她想找你幫忙,她想改變自己,否則,你想完成這樣的任務是非常困難的,困難到你一定會感到無力。
我們必須承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許多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
養馬的人知道,按著馬的頭喝水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帶著馬到有水的地方去。所以,你需要思考一件事情,身為母親,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你可以做些什么?
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就是以你自己的行動和語言明確地表達你的家庭真正看重的價值觀和能力,以及希望孩子傳承的觀念和做人做事的方式。
潛移默化間,你一定會把一些種子種在孩子的心間。有一天,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這些種子會發芽,因為她曾經親眼見過和感受過母親是怎樣為人處事的,母親是怎樣處理學習和工作的。
對了,我忘了告訴你 ,這部電影的結尾——她的孩子沒有讓她失望,離開母親獨自去探索和體驗,他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記者,沒有迷失初心,還學會了接納自己。
只要母親的護佑和示范都在,孩子會在自己的節奏中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