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學校不想上學怎么辦(孩子厭學不想去學校怎么辦)
討厭學校但是不討厭學習,不想去學校學習怎么辦?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學校,學生,學習是緊密聯系的幾個詞,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的場所就是學校,幾乎所有的學生,所有的學業都是在學校完成的。
然而確實有一些學生,不能堅持到學校上學,他們想學習,可就是到了學校有各種不舒服,非常痛苦,在家里就沒事,有的就想自己自學,完成學業。
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么學校難受,在家里就沒事,到醫院檢查不出問題,還以為是孩子裝病,實際這種有這種問題的學生很多,這叫做潛意識的條件性厭學情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的,是想學學不進,想做做不到,想放放不下,需要專業的技術調整,如果不改變這個條件性厭學情緒,學習的時候就難受,痛苦,效率低,就是在家學習,也很難完成教學大綱的學習任務,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考不出好成績。
由于在學校的時候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到學校就焦慮,焦慮導致各種癥狀,如胸悶氣短,心慌心悸,頭痛頭暈,尿頻尿急等等,解決的核心是焦慮,只要把焦慮解決了,到了學校不緊張,那些癥狀就沒了,也能安心的學習。
焦慮是擔心,是大腦想出來的,分為不合理認知,自動化思維,沒有安全感的性格,從這三個方面調整,改變認知,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優化個性培養自信。
學習障礙,本質是焦慮障礙,據說哪所中學都有幾個這樣的學生,去不了學校,有的在家里自學,有的吃藥,嚴重的就可能是抑郁癥,在嚴重的就住院治療。如果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消除潛意識的焦慮情緒,讓學生在輕松寧靜的狀態下體驗高效的學習狀態,這些學生,幾乎都可以回到學校正常學習。